石虎協會認養苗栗「邊際土地」 90天內多次記錄石虎現蹤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為串聯苗栗南部的淺山棲地保育廊道,在林業署新竹分署國土綠網計畫盤點資源及串接生態空間的策略推動下,今年初與國產署中區分署簽訂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認養契約,由協會進行淺山動物監測及認養土地巡守,短短不到3個月就拍到石虎出沒,顯見「邊際土地」的確為野生動物活動的重要棲地。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指出,邊際土地是國有地但未做為公用土地使用,包括一些雜林地帶及淺山、平原,平常較無人進入或管理。石虎保育協會為推展友善野生動物棲地,自2020年起認養苗栗通霄鎮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與在地居民合作巡守並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推廣民眾認識石虎與里山生態。
2022年新竹分署推動國土生態綠網「後龍溪流域及苗南丘陵淺山保育軸帶」的保育議題,召開跨域平台會議,針對苗栗淺山地區的破碎棲地,希望可透過民間保育團體認養國有邊際土地進行串聯,以增加野生動物生存空間,獲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積極響應,今年初認養國產署經管的苗栗縣後龍、造橋、公館、三義鄉等25筆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透過自動相機監測當地野生動物現況。
分署表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這次認養的25筆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多為農牧用地或林業用地,現況為次生林環境,且部分土地鄰近台61線交通要道,曾有多筆石虎路殺紀錄,需要特別關注,石虎協會認養及架設自動相機監測後,3個月內多次拍攝到石虎活動的影像,顯示許多邊際土地確實能為野生動物保留更多活動空間及穿越的路徑,此合作模式也呈現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協力的成果,值得繼續推展。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劉威廷理事長說,協會對石虎保育工作推動不遺餘力,之前也有認養過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維護自然棲息的成功經驗,對石虎活動與利用的環境頗能掌握。這次認養計畫初期,就有石虎影像出現的好結果,讓協會夥伴更有信心,接續將洽接在地社區參與,共同推動石虎保育推廣、資源調查、合作巡守、社區導覽及友善農業等工作;也會進一步導入企業ESG相關需求,推動企業參訪、農事體驗等,期待發揮棲地保育多元價值,逐步達成環境永續的願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