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約最大規模軍演!川普混亂下的歐洲要硬起來?

大S樹葬時間延後…傳具俊曄太不捨 盼有地方專屬愛妻

台股下跌116點收23,487點 台積電下跌10元收1,080元

【重磅快評】每辦燈會必塞爆 極端觀光的灰犀牛效應

台灣燈會在桃園舉行,因人潮爆滿與交通大亂,引發民眾抱怨。記者張裕珍/攝影
台灣燈會在桃園舉行,因人潮爆滿與交通大亂,引發民眾抱怨。記者張裕珍/攝影
2025年台灣燈會昨天在桃園迎來第一個周末假日,單日湧進257.6萬人次,機捷全日疏運近26萬人次,比跨年加上五月天演唱會的人潮還多,民眾自嘲「是來看紅綠燈、不是看花燈」。台灣地窄人稠,大型活動常瞬間湧入爆量人群,每辦燈會必塞爆,「極端觀光潮」已成常態,處理不慎將是一場災難。

「燈會之亂」讓各縣市又愛又恨,人太少被酸宣傳不利、人太多又擔心塞爆,既甜蜜又痛苦。細數近5年主辦台灣燈會的城市,觀光人潮都是以千萬計算,2020年台中市鼠年燈會1182萬人次、2021年新竹市牛年燈會因疫情停辦、2022年高雄市虎年燈會1155萬人次、2023年台北市兔年燈會1235萬人次、2024年台南市龍年燈會1520萬7539,人潮幾乎每年俱增。去年燈會1500萬人次創高點,超過台南總人口數的8倍,「極端觀光」如同「極端氣候」,瞬間負荷量,對現代城市是一大考驗。

相較於沒有捷運的台南市,桃園集高鐵、台鐵、機捷、國道等大眾交通工具於一身,理當更有輸運的優勢,但桃園燈會展區鄰近機捷站,加上機場國門、上下班國人,南來北往導致機捷運量瞬間癱瘓,許多人昨晚被塞住至少超過1小時,遙望不到回家的路,許多人攜家帶眷出遊更是折磨。桃園塞爆將比其他縣市的燈會問題更嚴重,因為機場輸運失能不只是一市之事,更可能影響到國內外旅客,旅客若因此要求誤點賠償,一不小心就可能鬧成國際事件。

可以預期的大型活動不應放任成「灰犀牛效應」,導致成「發生機率大、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危機爆發後應對時間短,最終造成重大危機的事件」,早知如此還讓災難發生,後知後覺的執政者終將引發民怨反噬。台灣燈會是年度國家盛事,中央和地方應該攜手合作,不是事發後才雙手一攤或即刻救援,否則最後只會剩下兩招:「補破網」和「踢皮球」,最倒楣的還是人民。

「極端氣候」難以預期,「極端觀光」不該束手無策。交通部老早就預告每年舉辦台灣燈會的縣市,2026年嘉義縣、2027年苗栗縣,承辦縣市責無旁貸,不論道路闢建、場館規畫、聯外接駁等作業都應超前部署,重點是寧可高估、切勿輕敵,「孫子兵法」有云:「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交通打結除了塞爆問題,還可能發生意外事件。機捷昨晚即多次險象環生,現場人群多次擁擠成像一團團打結的毛線球,再美的花燈都比不上生命可貴,香港蘭桂坊、南韓梨泰院過去曾發生驚人的踩踏事故,至今叫人餘悸猶存。桃園燈會尚未落幕,考驗才剛開始,民眾參加大型活動不該變成一場「魷魚遊戲」,賭贏了美麗、賭輸了悲劇。

相關新聞

【即時短評】林岱樺捲詐領助理費 背後是誰下重手?

2026高雄市長選戰群並起,民進黨內初選林岱樺、邱議瑩、賴瑞隆、許智傑四強鼎立,競爭尤其激烈,不料選戰升溫之際,積極布局...

【重磅快評】賴清德演員魂頻上身 林右昌地位岌岌可危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自曝,他喊出大罷免之前曾與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溝通過,接下來賴也會出來號召大罷免。外界才搞...

【重磅快評】每辦燈會必塞爆 極端觀光的灰犀牛效應

2025年台灣燈會昨天在桃園迎來第一個周末假日,單日湧進257.6萬人次,機捷全日疏運近26萬人次,比跨年加上五月天演唱會的人潮還多,民眾自嘲「是來看紅綠燈、不是看花燈」。台灣地窄人稠,大型活動常瞬間

【重磅快評】王大陸閃兵中槍 賴總統兒子當兵給問嗎?

國防部今天重話痛批,藝人王大陸的閃兵爭議,但賴清德總統兒子的兵役問題,也曾是立委公開質詢的議題。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去年質詢...

【重磅快評】賴政府想花大錢買武器 年輕人千方百計想逃兵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的變局,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要增加國防預算到GDP的3%,路透報導,台灣正考慮向美國採購一百億美元武...

【重磅快評】羅致政提告虛晃一招 曹興誠可別如法炮製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被爆出不雅照片,他斥為典型中共作風,照片為合成,會對散播者提告;國民黨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凌濤表示已向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