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台大學生會長罷免成了大罷免的前哨戰?

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全場屏息等待總統賴清德大進場之際,台大校園先上演一場學生會罷免的政治派對;郭姓會長在投票率不及一成的情況下被罷免,罷免提案領銜人表示希望形塑成熟透明的校園民主文化;不過,側翼及綠媒大放鞭砲慶祝,視此役為大罷免的前哨戰,已使校園民主變調。
馬英九基金會去年底邀陸生團赴台,台大社科院學生會接待引發爭議,有學生發動罷免郭姓學生會長,投票結果出爐,同意票166張、不同意票18張,無效票3張。罷免提案領銜人李姓學生表示,本案同意票數大於不同意票,且總票數超過該屆會長選舉總票數的50%,罷免通過。
為什麼要發起這場罷免?李姓學生表示,陸生團爭議雖已歷經3個多月,在校園仍有一定的關注與討論,反映社科院學生對於學生自治具有高度期待,期許本次罷免能成為日後校園民主運作討論的參考案例,讓台大乃至整體高教環境能重新審視學生組織的運作模式,優化罷免程序、完善議事規範,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理解與有效參與。
這場罷免揮舞校園民主的大旗進行,但在既有罷免規則的框架中,罷免通過早在意料之中;以社科院學生會選舉投票率一向不高的情況下,只要有人稍加動員,罷免同意票數要超過該屆會長選舉總票數的50%,並非難事。
這也說明為什麼社科院學生有學生有1874人,而罷免投票率不到10%都不到就可以罷掉會長的原因,難怪連罷免提案領銜人都說罷免程序有待優化。但要說本案要成為校園民主運作討論的具體參考案例,社科院學生對於學生自治有高度期待,恐怕都還有段距離。
綠媒及側翼卻視此次罷免是一大勝利,從昨晚開票揭曉後就開始慶祝,稱此次罷免結果是「壓倒式的罷免」、「輾壓式罷免」;但從偏低的投票率來看,實在很難和壓倒、輾壓作連結,綠媒和側翼會不會嗨過頭?多數社科院的學生會同意這種說法嗎?
回過頭來看,郭姓學生會長被罷免方指摘的重點是他曾表示陸生團訪台大「別具意義」,並有學生認為訪問團的行程未公開。但問題是,郭姓會長說錯了嗎?做錯了嗎?
賴清德總統上台多次表示要向對岸釋放具體善意,在就職演說中更特別提及兩岸要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教育部馬上回應正努力協商,希望能恢復兩岸招生窗口合作機制,爭取今年5月公布陸生學士班簡章。如果總統都說歡迎陸生來台拿學位,學生會長說陸生團訪台「別具意義」,何錯之有?
至於活動流程,整個訪問活動是校方及院辦主辦,學生會協辦,罷免方對「活動公開性」有意見,又豈能由學生會獨自承擔?何況郭姓會長事後即向學生表達歉意,並承諾檢討,有必要用罷免來伺候嗎?
從陸生團進台大校園至學生會長被罷免,綠營及側翼始終沒有離開過校園,以校園民主為名攫取政治利益;把學生會長罷免巧妙連結到大罷免,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回不了台大任教,不正是同一隻伸入校園的手在操作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