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只有核廢才有害?官員卻看不見光電板的汙染

當今台灣能源政策的論述,常被過度簡化,非核即罪,綠能即善。一場風災卻讓人意外目睹真實的畫面。丹娜絲颱風侵台後,嘉南地區損壞的光電板高達約14.5萬片、約2800噸,外界原本以為這些光電板直到壽命將盡時,才會面臨如何處置的問題,此次風災吹散大片光電板漂浮水面,讓人不只怵目驚心,也意識到問題沒那麼簡單。
反對核電的主張向來有兩個主要論點,一個是安全性,一個是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政府用此來合理化綠能政策,但是先不說太過倚賴綠能造成電力短缺,太陽能板的安全性及後遺症已經迫在眼前。環境部長彭啟明近日忙著否認網傳當地魚產有毒是錯誤訊息,強調廢棄光電板不會造成汙染。他說,環境部已派員去當地做檢驗,包含3個滯洪池、1個魚塭,針對10項對身體有害的重金屬進行量測,大概有一半是零檢出,其他的因為當地錳濃度背景值本來比較高,因此仍符合標準。但部長打包票,人民就能安心了嗎?
執政當局反對核電,絲毫不去探究先進技術改善的可能性。反觀太陽能板因為被視為「清潔能源」,無論山林或水上,被大片太陽能板覆蓋,官員們以宗教式的信仰看待綠能,彷彿只要貼上「再生能源」的標籤,一切問題都會被太陽照亮、蒸發殆盡。核廢料問題被執政者放大百倍,對綠能廢料則視而不見。
台灣目前使用的太陽能板絕大多數是矽晶太陽能板,其主要材料為無毒的矽。在正常使用或廢棄時,矽晶太陽能板本身的確並無毒性,也不會溶解或滲出液體,不會造成土地或水源污染。然而,在特定情況下,太陽能板仍存在潛在的汙染物釋放風險,例如若太陽能板較為老舊,其連接處仍使用含鉛焊料,則可能溶出鉛離子。鉛離子一旦進入人體,可能導致神經毒性和腎毒性。
此外,太陽能板中也含有銀離子和銅離子,這些離子對魚類和藻類具有毒性,並可能改變魚池的菌種多樣性,進而影響周圍作物生長。一旦重金屬離子在魚體組織中累積後,可能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高濃度累積會影響肝腎功能。其他如太陽能板的封裝材料在長期紫外光照射和鹽霧老化後,會逐漸釋放微塑膠、乙酸、醛類揮發物。背板材料則可能產生懸浮微粒,類似塑膠微粒對生物的影響。
台灣現階段安裝的太陽能板多數壽命落在20至25年之間,預估從2030年起,每年將產生數以萬噸計的報廢光電板,到了2050年,累計可能超過百萬噸。雖然官方已訂出回收機制,但還未面臨真正的大量回收潮,就先得通過極端氣候的提前考驗,尤其是台灣長年有颱風侵襲,當太陽能板被吹垮,無異未享其利就先受其害。這樣的「綠能」,真的是我們可以承受得起且永續發展的夢想?
能源政策不該被單一意識形態綁架,以目前的電力使用需求與產業結構,台灣根本不可能單靠風光綠能維持穩定供電,遑論能源轉型。然而政府卻持續在綠能投資與補助中瘋狂撒錢,忽略其低效率、間歇性與土地資源的高耗損;同時也忽略了最基本的現實:沒有任何能源是零汙染的,只有對風險的成熟處理,才能讓能源使用達到真正的永續。
現今的政策邏輯卻是:只要能反核,就算剷山填海、鋪滿光電也值得鼓掌。在這樣的邏輯下,汙染不再以科學標準評估,而是以政治標準決定,人民卻只能默默承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