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突襲參與!日美磋商「震撼教育」 日媒揭內幕:談判節奏全被掌握

Andy開戰!委任律師揭家寧母「違反公司法」 開罰金額曝光

韓國食物亞洲最難吃?他批辣醬串全場太單調 超主觀美食排名網友戰翻

韓式料理示意圖。圖/ingimage
韓式料理示意圖。圖/ingimage

每個人對於美食的理解都不同,什麼食物是「好吃的」是一件很主觀的事。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他認為韓國的食物全亞洲最難吃,引發網友熱議。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他認為全世界只有亞洲的食物是好吃的,而其中台灣的食物排名第一,韓國的食物則是「全靠韓劇吹的」。

在他心中的亞洲美食排名,依序是台灣第一,泰國第二、日本第三、中國第四,其餘東南亞國家排第五,韓國則在最後。且他強調「前三名跟後三名之間是個相距遙遠的斷層」。

原PO認為,韓式食物的特點只有辣而已,特別強調韓式辣醬,相當單調,炸物的口感也不如日本天婦羅。

而日本與韓國在一些食物的概念上類似,如大醬、味噌,兩國都在食物調味上有一個傾向,韓國就是辣醬大醬,日本就是釀造的各式東西,比如醬油醬燒,各式醃漬物。原PO認為兩國都對某種味道特別執著,但日本比韓國多了一些變化去調配。

中國則因現代的影響,使得各地的食物有同質化的趨勢,「不然原本古老的菜色其實可以排到很前面」。

東南亞食物的優點就是在味覺的調配上有創造性,而泰國更是各國的集大成者。

而台灣的食物,原PO認為優勢就在於具有包容性,有廣泛吸取各地的優點。

原PO的文章掀起了網友的爭論,有不少人認為原PO的評定太絕對,韓國的食物還是很好吃的,「我不吃辣,但還是很愛韓式,我都吃不辣的,韓式豬腳、血腸湯、人蔘雞湯、水餃、豬肉湯飯、蕎麥麵」、「韓國辣醬、大醬確實運用在很多地方,但他們也有很多不辣但好吃的料理」。

也有人同意韓式料理的味道確實相對單一,「我覺得韓國菜是喜歡的人會很喜歡、討厭的人就很討厭,味道確實比較單一沒錯(鹹、甜、辣為主)」、「我也同意欸…韓式真的就是什麼韓式拌麵醬、拌飯醬堆出來的東西,有夠膩口」、「在韓學生認同,韓國食物辣醬串全場是真」。

而對於其他國家的排名,網友也很有意見,「論豐富中國第一,論特色中國還是第一,中日韓泰都風格明顯,一吃就知道是哪國,但中國還是贏在特色多」、「台灣本土基本很難離開小吃,真正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料理沒多少」、「越南菜居然沒有上榜,越南菜很好吃的說」、「亞洲國家我覺得最好吃的是日本」。

Dcard 南韓 料理 日本 東南亞 泰國 美食

延伸閱讀

誰能在6月前被美國降關稅?台灣成國際賭盤大熱門 一度登頂

股市災民請看!店員揭秘友善食光「最難買時段」 先做一事免搶

侏羅紀公園有望實現?美生技公司成功復活「恐狼」 2028將復原猛獁象

「髮」外之地?美髮產業超賺卻免開發票 前稅務員曝辛酸內幕

相關新聞

男性朋友幫領衛生棉嫌丟臉 她怒轟「活該沒女友」網不挺

誰的問題比較大?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抱怨,近日因身體不適請朋友幫忙領貨,沒想到對方發現是「十包衛生棉」後一直抱怨,表示原PO不僅讓他當跑腿,還不告訴他是沒經過包裝的衛生棉令他非常尷尬。然而生理期已不舒服到不能出門,請朋友幫忙領貨卻還要被碎念,越想越氣的她忍不住罵道「活該單身沒女友」。

契約也沒說…工讀櫃姐「業績未達標」不續聘 網:別抱希望

工讀生因為「業績未達標」不續聘,可否向勞工局檢舉呢?一名櫃姐發文,稱她在百貨公司專櫃擔任工讀生,但近日因業績不好,公司給出「不續聘」通知,但契約上並沒有說業績的事。對此,有網友分析,認為「約聘」就是如此,即使去勞工局也很難爭取到什麼。

平行宇宙?夜診巧遇同名同姓同星座病患 醫師驚呼:命運交錯太有趣

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今(17)日凌晨在臉書曝光夜診一件超展開的真實情節,因為遇上同名同姓的病患還恰巧是同星座,讓他一度手抖以為櫃檯在開他玩笑,未料一個「真的活生生的張振榕」站在他面前,讓他驚呼命運的交錯太有趣。

他不能死!癌末老人垂危家屬拒放棄治療 醫生聽原因怒到爆粗

不少家屬見到家人病重垂危,不忍心對方繼續受苦,都會選擇放棄治療。

住近3年一毛沒收…搬走前房東突收4萬水電費!女傻眼:合理嗎

有租屋族發文表示,自己從2022年8月開始與朋友一起搬進同一棟租屋處,兩人分別住在不同的套房。從搬進去的第一天起,房東就從未主動收過水電費,也沒在租賃契約中寫清楚相關收費方式。但當朋友最近要搬離時,房東突然要求收取3年將近4萬元的水電費,讓她們不知所云。

吃到飽遇狠人掃光逾30隻炸蝦爆衝突 網嘆沒品揪關鍵問題點

有些吃到飽餐廳會限制消費者「一次夾取的量」,不過日前有位網友表示,他們在饗食天堂聚餐,沒想到炸蝦一出現,就有人把整盤夾光,讓後面10幾位都不用夾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