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好冤枉」語畢步出雄檢暈倒 高雄雙罷劫85歲領銜人送醫急救

結合視覺化表達 讓你在一頁報告就能抓住所有人的目光、更具吸引力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藉由結構化思考,你可以提煉出報告的核心觀點,並以邏輯清晰的架構呈現。

而透過視覺化表達,則可以將這些觀點以更直觀、易懂、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出來,讓你在一頁報告的階段就能抓住所有人的目光與注意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比方說,在案例中最後使用結論樹整理出的一頁報告,該如何視覺化表達呢?

本文出自《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本文出自《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用視覺化更方便理解

「我覺得可以加入一些圖表或圖解。」「加入一些新品或通路的圖片如何?應該更能吸睛吧。」

「在重點數字或關鍵字上加粗字體、用顏色凸顯。」

「可以把文字精簡,現在的字太多了。」

等等,別急著太快跳入「視覺化」的坑。視覺化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理解與溝通;千萬不要為了視覺化而視覺化。當然,這些想法或許是個好建議,不過可以再想想:

• 為什麼要加入圖表或圖解?現在遇到了什麼問題需要這麼做?

• 加入圖片聽起來不錯!不過這樣真的能更吸睛嗎?又為什麼需要這樣做?

• 加粗字體、用顏色凸顯是個好建議。但哪些是重點數字或關鍵字?同樣的,不這麼做會遇到哪些阻礙嗎?

• 文字精簡也許是對的方向;不過,字太多是個問題嗎?

我想告訴你的是:視覺化能增進理解,但增進理解未必需要視覺化。我們可以先檢視一下現在的一頁報告有什麼閱讀或理解上的阻礙?

1. 標題僅有明年業績目標,挺無感的。

2. 副標過於平鋪直敘,無法直覺理解內容的重點。

3. 內容過於冗長,可以精簡文字或更簡潔的換句話說。

為了解決這些阻礙,我們可以這麼做:

1. 提升標題與報告對象的連結性。

2. 將關鍵訊息與副標結合,更好理解要表達的觀點。

3. 精簡文字,用簡潔口吻帶出重點,不需要過多細節。

首先,在標題上調整為「強化品牌與通路合作,逆勢成長、創造雙贏」來強調公司與通路之間的緊密合作,才有機會在大環境不佳的條件下逆勢成長,創造雙贏局面,公司業績成長、通路也能帶動整體銷售。

其次,在三個副標上結合關鍵訊息做出調整,讓報告對象看到副標就能理解重點。

最後,是精簡訊息的文字描述,刪除過多的細節,比方說「運用電視、數位、戶外廣告、社群媒體和網紅名人等管道進行產品宣傳」可以簡化為「運用多元媒體和網紅名人等管道進行產品宣傳」這樣的說法,盡可能讓每個條列訊息維持在一行就能讀完(圖4-14)。

此外,將標題的字體放大,和副標、內容做出區隔。像這樣的條列方式,就是一頁報告最典型、卻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有明確的觀點訴求、報告中的重點訊息,以及關鍵數字,就足夠滿足報告對象的需求。

別忘了,一頁報告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對方理解與閱讀後續報告的意願,而不是取代完整報告的功能。

因此,不需要為了過度強調視覺化而強行加入圖表、圖解等元素。比方說,像圖4-15這樣的一頁報告,雖然加入了更多視覺化元素,但對於訊息傳達的成效並沒又太多提升;甚至可能因此模糊了報告對象的焦點,或是需要說明更多來解釋。

花了更多時間精力,卻沒能提升成效,就失去了一頁報告的本意。

(本文出自《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作者:劉奕酉)

相關新聞

不適任還死撐?放錯位置的同事等同癌細胞 整組爛掉前主管快出手!

請不要雇用他們!如果你是帶他們進來的主管,那你等於是問題之一。

管太寬的主管多數其實是怕搞砸!你先讓他放心信任…才能成就放手

管太寬的主管,其實也需要你教他「怎麼放心」。

中年後暴富才是真好命?傳產老闆:年輕時就發生相較守不住財

跟一位傳產的老闆聊天他說:有沒有發現真正命好的,反而是那些40歲以後才真正暴富的;而那些20幾歲就發大財的,10個有9個都已經在返貧的路上了。

現在花費1萬塊會是退休金的8萬元!雨果:30年複利翻8倍

有人無法克制自己的購物慾,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下來,常常東花一點、西花一點,薪水就花光了。

職場上別被情緒駕馭了!菲女狼「野馬定律」:最先拖垮你的是脾氣

面對職場的不合理,你可以不爽。但別讓情緒駕駛你的人生。要辨識什麼值得在意跟花力氣、什麼該放手。

如何更省?女大生拚畢業前存10萬 網見開銷搖頭:只剩一招了

面對高昂的物價,學生要如何「省錢」呢?一名女學生發文,因為高物價,她越來越難存錢了,她原本想存10萬元,但即使本身很少外食、租屋處採分租方式、也很少買衣服,仍然很難存到錢,於是請教網友:「大家學生時代都怎麼省錢存錢的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