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等關稅上路改變企業成本結構《供應鏈之死與PI的崛起》揭示逆風突圍下一步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全球供應鏈局勢瞬間劇變。自4月3日起,台灣多項關鍵出口品項被納入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清單,震撼全台產業界。「整個供應鏈像被炸過一樣」——這是台灣當下許多企業的真實處境。這場關稅衝擊不只改變企業成本結構,更徹底打亂全球分工模式,加速供應鏈重組。
因應此一歷史級的變局,商周出版於2025年4月9日(三)假台北美僑俱樂部(American Club Taipei, ACC)舉辦《供應鏈之死與PI的崛起》新書發表會,邀請政產學界代表共聚一堂,針對「實體AI與供應鏈未來」如何幫助企業進行新的全球佈局,展開深入對談,為企業與政策提供實戰與前瞻兼具的路徑指引。
供應鏈崩解加速,台灣該如何應對全球新規則?
本書作者 喬治亞理工學院亞太區國際事務執行長 詹斯敦(Shelton Chan) 擁有超過三十年的供應鏈顧問經驗,長期在美國、中國與台灣推動物流系統與產業升級,曾為京東、華為、富士康、可口可樂等國際龍頭企業擔任顧問。他指出:「今天的供應鏈早已不是『一家工廠對接一家工廠』的線性結構,而是涵蓋數據、資產、人力與決策的全流程網絡,當這套系統被打破,企業勢必要重新思考獲利模式與競爭策略。」
川普的供應鏈改革,並不只是短期戰術,而是一場意圖重構全球經濟秩序的長期戰略。書中深入剖析美國如何藉由「智慧製造」、「實體AI」與「政策壓力」強勢拉動全球產業鏈重整,進而推升自身製造競爭力。同時也點出台灣面臨的三大現實挑戰:少子化導致人力短缺、碳排壓力導致成本攀升、以及供應鏈斷鏈風險頻繁升高。
為什麼要談「PI」?因為這才是供應鏈的下一步
「PI」是什麼?PI,全名為Physical Internet(實體互聯網),源自於網際網路的邏輯架構,將相同概念應用在物流與實體流通上,透過資源共享、標準化容器、數據平台與AI優化,實現更高效、低碳且永續的供應鏈模式。這是一場結構性升級,不是技術小修,而是產業革命。
詹斯敦指出,目前美國、歐洲與日本政府都已啟動PI相關計畫,如歐盟將PI視為未來替代傳統物流的主流方案、日本政府正培育3000名PI架構師,而台灣若能順勢切入,將有機會躍升為亞洲供應鏈協同中心。
《供應鏈之死與PI的崛起》一書結合作者長年顧問實務與國際觀察,從AI技術落地、平台建構到標準容器應用,提出可行策略。更以台灣產業視角切入,說明如何建立本土化的PI推進路線,協助企業從成本中心轉化為利潤中心,真正達到「從邊緣突圍、從逆境獲利」的目標。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