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恢復陸客團赴台旅遊 要記取過去經驗
就在台灣社會爭論少數旅宿業者曲解環境部關於一次性備品規定之際,中共文旅部忽然公告,將於近期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團隊旅遊,台灣觀光股隨即全面上漲。雖然知道這是推動兩岸交流遲早之舉,也是期待兩岸交流者希望的進展,但在時機與說法上,不知相關各方,是否照顧到民意所需呢?
要先指出的是,對於嗷嗷待哺的觀光業,與特別受地震影響的東部縣市來說,陸方的宣布有如大旱之望雲霓,而多數台灣民眾對維持兩岸和平政策,也應該是抱持樂觀其成立場的。在此議題上,因為陸客會來,暗示了台海軍事對峙的壓力稍微緩解,這對於近期僅能聽到兩岸備戰消息的民眾來說,是個比較積極正面的訊號。
然而,光有訊號仍是不夠的。首先,此事是否能成還有懸念。因為去年底上海副市長在雙城論壇推滬居民赴台旅遊,陸委會回應稱:就看中共文旅部是否作出正式公告;而相關機關在前年8月公布的規劃基礎上,已做好準備,只要陸方不是出於政治目的、不附條件、不會隨時為脅迫而叫停的開放作為,都表歡迎,也會作出相應措施,讓其能夠落實執行。但此次陸委會除表示歡迎外,還說要有半官方背景的台旅、海旅小兩會先溝通。這是跟進賴清德總統元旦相關談話。
中共方面看來沒打算要讓小兩會先談。國台辦已經表示,兩岸旅遊問題的癥結和障礙不在小兩會是否溝通;關鍵是民進黨當局能否正視台灣主流民意和業界呼聲,儘早解除對兩岸旅遊交流的各種阻撓禁限,為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創造有利條件。一言以蔽之,是要賴政府先解除相應限制,其他再說。
其次,民意支持兩岸和平,但並非開了空白支票。目前支持兩岸交流的聲音,針對本案,多著眼於朝向恢復舊有規模方向。例如喊話要解除的限制,包括對陸旅遊警戒與禁團令、恢復直航航點等。但是,台灣民眾對大陸團客來台的情緒複雜。除了上述希望維持兩岸和平氣氛的一致看法外,不該忽略的是,兩岸在疫情前的旅遊往來量夠多,但這無礙於蔡英文與賴清德政府隨後推動緊縮兩岸交流政策。
究其原因,過去兩岸交流量有增加,但質的提升猶有空間。就以最近情況來說,多數台人與觀光旅宿業關聯有限,平常會提到的,除了出遊時被服務的溫馨回憶外,也包括部分飯店房價不合理、給服務員低薪又喊找不到人,這還是在政府自疫情後常推出優惠政策前提下出現的負面情緒。換言之,相關產業在公益上受到矚目。但開放陸團客來台之後,要旅宿業照顧到那些負面情緒,恐怕不太容易。
說到底,兩岸交流事業要擴大讓社會共享,這才是可長可久的正道。支持兩岸交流者應從過去經驗中總結教訓,避免再次陷入原有窠臼。除了提醒相關業者該指出開放好處外,還可以對於過去「旅遊一條龍」壟斷、增加國人對於旅遊品質提升的信心等系列問題,提出讓人一新耳目的看法;看到賴政府對陸團來台稱已做好準備,能否監督相關單位告知大眾,打算怎麼做呢?
而相較於開放組團來台,個人自由行才是讓兩岸人民有更多接觸、了解彼此的機會。或許開放必須循序漸進,不能一步到位,但支持兩岸交流者除了要鼓勵兩岸政府有建立緩和氣氛的誠意之外,更要督促雙方少點算計,多做點增進彼此民間相互了解的舉措。
總結言之,儘量讓兩岸交流有大眾參與,是維持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基礎。支持兩岸交流者,也有自己的功課要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