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放榜了!學習歷程造假高中生遭5校取消資格 校方證實錄取成大醫學系

楊柳颱風中午登陸「台東至大武」 賈新興:下午1時左營至佳里一帶出海

楊柳颱風侵台 高鐵下午2時後調整營運 每小時3班全車自由座

【專家之眼】第二波罷免戰鼓動地來 反罷陣營步步為營

第一波罷免投票前夕國民黨台中舉辦「台中再贏一次」造勢大會,第二波罷免緊接著又來。本報資料照
第一波罷免投票前夕國民黨台中舉辦「台中再贏一次」造勢大會,第二波罷免緊接著又來。本報資料照

雖然第一波罷免的反罷方,在各方意料之外達成24+1:0佳績,而第二波罷免之所以延到八月才辦,是因為被鎖定罷免的立委實力更強,罷團連署不順所致,看來反罷免似乎更容易達成全勝成績。但從目前跡象顯示,綠營正吸取第一波罷免教訓重整旗鼓,未來在特定區域,大戰可期。

在第一波罷免失敗後,賴清德總統就已預示了堅持下去的態度。他以黨主席身分,在首波罷免結束後的黨中常會發言;而以經驗及政治理性角度分析他談話,賴的堅持對第二波罷免來說,儘管成功機率低,但罷掉其中一兩席並非全無可能,賴準備再賭一把。

首先,賴主席說,「我要承擔所有批評,也要向所有投入的公民團體與支持者,深深致上歉意。」外界多數人應該無法看到他的承擔。畢竟他不是對多數群眾在乎的錯誤政策或分裂社會道歉;而他同意祕書長的請辭,也應會讓人覺得奇怪:如果罷免與民進黨無關,為何黨秘書長要辭職?而此似乎只代表了辭職者承擔失敗的批評,是賴的替罪者。

其次,賴提到台灣正面臨內外多重挑戰,無論是極端氣候的衝擊、國際經貿的變局,或是來自威權的壓迫。但交付給黨代理秘書長的任務,卻只有兩項:在災區協助人民復原,在罷區陪伴公民前行。

把這兩件事擺在一起,看似不奇怪,但從執政黨責任與作風分析,卻又處處透著奇怪。奇怪之一在明知有那麼多挑戰,為何執政黨只做這兩項?奇怪之二是理論上,協助災區人民任務與搞罷免,這兩件事應該不互斥?但不少人批評南部災情已經過了兩週,幸虧是罷免失敗,賴政府才有時間想到災區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幫忙,遲至第一波罷免結束後才展開救災行動。

第三,既然是如此道歉並提出任務,綠營將繼續推動八月二十三日的罷免投票,就變成順理成章了,賴提到民進黨將會全力支援公民團體,我們應可預期之前傾全黨之力針對特定目標選舉、補選的模式將會再現。

目前已看到綠營彌補第一波罷免協調與組織戰不足之處。已有黨內人士指出,準備在罷免區域推舉人選,以對手之姿讓民眾評選。外界將來可以觀察這個「對手」是罷團還是綠營地方要角推人出來,如果要認真搞組織戰,那就應該是後者出面,而為了鼓勵此人,在未來地方選舉或者補選時,就會是他們披掛上陣。

至於在協調方面,綠營中央說要組成DPP陸戰應援隊,協調全國各地立委、黨公職、議員接力到罷區,協助公民團體強化基層陸戰。如果不是由罷區當地的黨公職、議員出面協調,比較不容易看到如何強化基層陸戰?反之,這就會是以協調攻擊節奏,達成空戰文宣效果為目的。

上述以全黨政之力組織協調,針對特定區域目標模式,過去剛好就在中部執行並收實效。而只要可以破蛋,賴還是能宣稱罷免成功。畢竟在難度更高地區把藍營立委拉下馬,這能顯示領導人的決心與遠見;而如果失敗,本來就在大家預期之內,不會有更糟的結果了。由此推論,對賴個人而言,堅持罷免比不堅持要好。因此,第二波罷免將能看到綠營黨政全力出手景象。

綠營全力投入局面讓人省思:當初美言的人民罷免權利、公民獨立精神還剩下多少?協調各地公職到罷區強化基層陸戰,有沒有行政不中立問題?而對個別黨派而言,或許還有求勝機會,就算失敗,政客有任期保障,也能再找機會重整旗鼓,但分裂的國家社會如何修補?對外危機如何安全度過?都有待負責任的政治人物與成熟公民思考當前體制文化的運作問題。

罷免

延伸閱讀

新北綠黨團要求侯友宜關稅專案報告 藍回擊中央先說清楚

【重磅快評】賴清德講不下去 就讓王義川瘋下去

【重磅快評】王義川沙豬上身 范雲女權再神隱?

與盧秀燕「擺拍」?母無端遭綠側翼羞辱 羅智強怒批:賴清德帶頭掀仇恨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普發一萬元,你真的可以拿回錢嗎?

自103年度起,全國稅收連年超徵;至113年度止,歷經的11個年頭,除109年度受疫情衝擊而出現小額短徵(222億元)外...

【專家之眼】半導體關稅短多長空?!

美國時間8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半導體開徵高達100%關稅。但如果有在美國建廠,或是承諾在美國建廠,...

【專家之眼】台美關稅貿易談判北京能否置喙

美國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執政後,依據其本身主觀詮釋觀點,對多個貿易對象國提出「對等關稅」要求,台灣與美國經過多次談判,到目前...

【專家之眼】第二波罷免戰鼓動地來 反罷陣營步步為營

雖然第一波罷免的反罷方,在各方意料之外達成24+1:0佳績,而第二波罷免之所以延到八月才辦,是因為被鎖定罷免的立委實力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