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最大陣風超過10級!台中宣布2地區12時起停班停課

扯!請ChatGPT提供飲食建議⋯男子3個月後竟「中毒送醫」造成反效果

郭智輝酸核三睦鄰費周春米也不挺 莊瑞雄:政府要有憐憫心

聯合報社論/露餡政府:內鬥全武行,做事無半步

代表台灣與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右二),以及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左二)等人,11日出席行政院記者會,說明美國對等關稅相關議題及產業支持方案。記者邱德祥/攝影
代表台灣與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右二),以及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左二)等人,11日出席行政院記者會,說明美國對等關稅相關議題及產業支持方案。記者邱德祥/攝影

美國對等關稅正式上路,國人才從市場傳聞得知我國關稅是疊加的「廿加N」,使業者競爭能力遠遜於日、韓。各界不滿聲浪四起,行政院才派代表談判的副院長鄭麗君對外說明,但內容仍是東推西閃未解答多少疑惑;唯一確定的是,若要降稅還得「割肉」去換。賴政府一年多來集中全力推大罷免,這段期間所有政務幾告停頓,連事關台灣經濟命脈的關稅談判都棄甲曳兵,不知如何以告國人。

大罷免大失敗,救災防災慢八拍,再加上關稅談判一敗塗地;至此,賴政府的「真本事」也就無所遁形了。鄭麗君率團對美談判關稅,歷經四個月,結果僅談出廿%的成績,比起日、韓、歐盟的十五%高出一大截,同時還要疊加原關稅。如此一來,台灣原本勇健的工具機、水五金、蝴蝶蘭等產業勢必遭到重創,難以生存。當關稅「疊加」的錯愕消息傳來,行政院經貿辦竟還辯稱:「四月就說過了」。這種辯詞,能遮掩四個月來談判技不如人的無能嗎?能遮掩政府全程黑箱作業密不透風的顢頇嗎?

且看鄭麗君主持的記者會上,除了秘書長龔明鑫、政委楊珍妮,其餘皆是各部會次長或主秘,顯示這是一次低層級的說明會。事實上,理當主管此事的首長們,諸如閣揆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財政部長莊翠雲等均告缺席。這些人全是賴總統就任時親挑的首長,但遇到關鍵時刻,卻不必公開面對社會大眾,這是因為他們根本未參與決策過程?或者總統擔心他們無法回應外界的提問?

過去一年多來,賴政府全心全意推動大罷免,非要用「中共同路人」的罪名將在野黨置於死地,以便自己獨享執政權力。為了達到這個自私的目的,賴政府幾乎到了政務廢弛的地步,只是一味用「抗中」之名在社會四處散播仇恨,用「釋憲」及「覆議」手段嚴密阻擋在野黨的提案,用「脫中入北」的口號追求美國的青睞。當賴政府被權力欲望蒙蔽了心靈,它的執政路線也就愈發固執偏斜,對待人民也就愈發傲慢疏遠;再加上有大批青鳥、側翼叫囂護航,政府團隊行事也就愈發散漫離譜。

丹娜絲颱風為南部帶來嚴重災情,賴總統卻對這些綠營鐵票區的民眾冷眼以對,甚至叫老弱民眾自己爬上屋頂去修繕,這正是這種心態的折射。以為自己即將權力一把抓的領導人,豈會有憐恤、謙卑之心?同樣的,卓內閣對美談判不與業界進行必要溝通,又派出談判經驗明顯不足的代表上陣,以為政府只要堆砌夠多能源或軍事採購籌碼即足以成事。如今證明,財經專業缺乏、談判策略失當,又不虛心務實以對,才是關稅談判失利的主因。

大罷免是權力的貪婪無度,以為可以憑仇恨召喚擊倒反對黨,結果遭到民意重重打臉。救災遲緩是權力的輕忽傲慢,對災民的苦難毫無同理心,結果是鐵票區狠遭重創。對美談判卡關是誤判形勢,以為可藉「抗中親美」、「民主價值」等慣技輕鬆達陣,順便索求賴總統「過境紐約」;結果,碰到川普便此路不通,還得賠上台灣傳產百萬就業人口的代價。

當賴總統帶著「台獨金孫」、「賴神」的光環就任時,許多人對他是懷有期待的。但一年多過去,他留下的只剩剛愎、自私、無能的印象,人們不知對他還能如何期待。簡單地說,這是一個完全露餡的政府,鬥爭的武功超乎想像,但做實事服務人民的本領卻沒半步,連知人善任的能力都沒有。從責任政治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不及格的政府。

鄭麗君 社論 對等關稅

延伸閱讀

【重磅快評】鄭麗君遲來的80分鐘記者會 說清楚了什麼?

批對等關稅密室談判 羅智強:民進黨當年多反服貿 現就多黑箱

影/鄭麗君上火線說明爭取關稅不要疊加 藍委批這4個月有在爭取嗎

卓榮泰指關稅「20%+N」非失言 但深刻檢討未以此論述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露餡政府:內鬥全武行,做事無半步

美國對等關稅正式上路,國人才從市場傳聞得知我國關稅是疊加的「廿加N」,使業者競爭能力遠遜於日、韓。各界不滿聲浪四起,行政...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小心寵鳥害黨

民進黨中央內戰熱火沖天。罷免慘輸,黨內捉戰犯,接著吵粉底液,延燒到台派性別大戰。創立婦女部、不幸遭性侵殺害的彭婉如,竟被...

經濟日報社論/中美世紀博弈 一場「王霸之爭」

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日本對美國5,500億美元的投資「就是我們的錢」,美國想怎麼用就怎麼用。這與日本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