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從鄭麗君談判記者會看台積電外再丟的籌碼

看前部屬轉述對手稱她「很難纏」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記者會領軍解釋台美談判過程,只見她在暗示對手如何難纏,至於她為國家或產業爭取了什麼?未能領會。而從記者會提到我國防預算將達GDP3%,卻未在談判過程進一步討論說法,這恐怕是繼台積電赴美後,第二個被賴政府丟失的大籌碼。
記者會裡,鄭表示美國現在的談判是「非傳統經貿談判」,過去曠日廢時如今卻被高度壓縮,必須在極短時間內進行內部協商,她自2月至今已開了300場會議;進入談判後,又歷經4輪實體談判、10次視訊。而未能達成協議是因時間因素。但令人不解的是,今年四月賴總統才證實,台灣列在美國第一批談判名單裡面。我們談判時間已比其他國家寬裕許多,為何拖到現在還談不下來?
鄭沒把原因攬在自己身上。她提到,每次赴美談判都有新變化,美方期待和相關議題逐漸擴增,要求也會升高。鄭的說法暗示美方才是難纏對手,因為每次上場都有不同考題,而美國對雙邊貿易有這麼多意見,可知日後還有找麻煩機會。
那美方考題有那些呢?鄭提到自4月啟動談判以來,已針對貿易便捷化、經濟安全、擴大採購投資展開討論;「必考題」是美規車准入、農產品標準、輸入許可制度;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則指出有關對等關稅對於產業衝擊影響,包括蘭花、農漁產品、工具機、手工具產業等,這些項目五花八門,都是國人關心的重要焦點,遺憾的是,記者會內容仍講得含糊。
但就已知事項來說,過高關稅是美國榨取外國資金手段,並非目的,美方最重視的台對美投資金額尚未議定,這恐怕是賴政府未來談判爭取對等關稅調降、磋商232條款,以及關稅不採疊加稅率方式計算的底氣。而這些投資金額誰出呢?相對於日本以國營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鄭說政府近期會邀請高科技產業業者進一步溝通,盼未來企業在擴大赴美投資時集結力量。
由政府或企業投資各有原因,人民應該好奇賴政府為何如此選擇?又是以什麼角色找高科技廠商談這個議題?有沒有掏空台灣疑慮?之所以會這樣講,容後說明;而生意人將本求利,廠商答應配合政府,人民納稅錢要不要補貼現在已經很賺錢的產業?又如果未來投資出問題,賴政府能幫忙捍衛企業的利益嗎?
至於剛才提到掏空台灣疑慮,再看鄭說到美國希望成為全球AI中心,台灣高科技產業能提供的互補性強,希望談判除了降低關稅稅率,也建構雙邊戰略性合作,開啟台灣的產業經濟國際布局云云。然而,美國現在要的是製造業回流與再度偉大,絕不是剝削美國人、賺美國錢回流母國的外國資本,否則目前所為豈不是白忙一場。鄭所謂的台灣產業經濟國際布局,恐怕沒有台灣。這就是剛才所說掏空疑慮。賴政府若非一廂情願,就是沒把實際情況講清楚。
此外,鄭提到美台貿易9成逆差來自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涉及美國貿易擴張法232條款調查,美方還在持續發展中,因此需要有更多時間討論供應鏈合作。這意思除了台積電之前被宣布關稅豁免,可能避開部分影響外,其他都還在等美國掀牌,這應該是未來美方施壓我投資金額的籌碼。
最後該指出的是,鄭表示,賴總統已在今年2月宣示國防預算將達GDP3%,因此談判過程中並無進一步討論。美台貿易計算方式過去一直不放入軍購,這對台灣來講並不公平。現在美國跟台灣精算貿易逆差帳,還是不計入高額的國防預算。此事就連政府國防智庫學者過去也曾說過,只要涉及軍事科技、軍事產品的銷售,未來可成為跟美方談判時的一個籌碼,儘量平衡台美之間的貿易逆差。
所謂難纏的談判高手為何不據理力爭,或者將之當成談判籌碼?畢竟有許多國防武器是美方硬塞給我們的。結果賴就這樣宣布、鄭也對此不加討論。這恐怕是繼台積電赴美後,我們第二個輕易流失的大籌碼。到底鄭的談判功力表現在哪裡?人民很希望政府指點一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