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0056與金融股誰更適合川普2025的貿易戰?專家:ETF擁有2優1劣

MLB/閃電公布婚訊 佐佐木朗希:大谷、山本一開始不太相信

才出iPhone 16e…蘋果iPhone 17系列傳「每款長不一樣」!這款取消「相機條」設計

陽光行動/醫院「小總額制」 就醫、手術更難了

「醫院個別總額制」四月上路,這項管控健保支出的極端手段,可能讓不少老病患掛不進門診。圖為民眾在醫院排隊領藥。記者邱德祥/攝影
「醫院個別總額制」四月上路,這項管控健保支出的極端手段,可能讓不少老病患掛不進門診。圖為民眾在醫院排隊領藥。記者邱德祥/攝影

「受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影響,請同仁嚴控門診人數,如早診人數眾多,過了中午十二點,診療費及績效獎金需打對折。」南區某大型醫院去年發出這則公文,引起不少醫師抱怨,怕白做工,不敢多收病人。

今年健保總額支付最大變革,是「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醫界稱「醫院個別總額制」,要求各醫院年度健保點數不可超過前一年,超過將打折,甚至不予給付,也就是「斷頭」。醫院個別總額被視為管控健保支出的極端手段,反彈最大的台北區是最晚實施區域,預計今年第二季上路。

台北區是全台醫學中心最多區域,台大醫院長吳明賢和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都公開表達擔憂,身為最後一線醫院,根本不可能拒絕病人。不過,健保署長石崇良拍胸脯保證,已將急重症、罕見疾病等排除於各醫院預算額度,不影響患者權益。

點值最高 南區經驗移植

果真如此嗎?南區(雲嘉南各縣市)最早開始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健保點值也是六區最高,這次全台實行個別醫院個別總額,也是源於南區的成功經驗。「南區各大醫院點值未遭稀釋,表現優異」為「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全面上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記者查訪,該制度在南區實施三年多,已產生質變。為了擔心醫療點數超過每季總額,部分醫院祭出降薪手段,嚴格限制各醫師門診量、手術量,再者,全力鼓吹自費,例如麻醉費用從原本三、四千元,增至一萬多元。

必須限號 醫師有苦難言

南區一家醫院主任級醫師表示,去年院內下令醫師限縮門診量,早上門診最好在十二點前結束,如拖過十二點,診療費及績效獎金對半打折,「這規定根本懲罰患者人數較多的醫師」,讓不少醫師自我限號,不願再開「加掛單」,不少老病患掛不進門診,頻頻敲門,醫師有苦說不出。

至於手術部分,南區一家醫學中心去年為了不讓手術點數衝破當季總額上限,甚至一度規定下午四點後手術室不收病人,引來外科系醫師諸多不滿,就有患者術後回診,因傷口縫線破裂,外科醫師低聲央求手術部門幫忙,開啟手術室,但已過了開刀房營業時間,患者必須改天再來。

就醫設限 四月全台實施

台北區某醫學中心副院長直言,南區僅兩家醫院中心,且患者幾乎都是附近縣市居民,醫院容易調控點值數量,但台北區常收治來至外縣市患者,預料日後掛號難度變高,尤其每季最後一個月,手術也是如此,想順利排上手術,就必須選在各季的第一個月,例如一、四、七、十月,否則就得有延後的心理準備。

南部某醫院主任級醫師表示,以往南區醫院總額滿了,病患可能外溢中部、北部各家大型醫院,等到今年四月起,全國均實施「醫院小總額」,各家醫院如死守自家每季總額上限,屆時外溢效應不復存在,患者將逐漸感受到就醫障礙。

恐再關床 急診室塞更久

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說,許多醫療在國外都要等很久,健保上路卅年,台灣醫療隨到隨看很便利性,個別醫院總額預算上路後,醫院為控制總額,開始限縮醫療服務量能,病房可能愈關愈多,且醫師、護理師、醫檢師等希望工作、生活平衡,到時候就是「大家一起來排隊」,急診塞車等病床時間只會更久。

前健保署長李伯璋持同樣看法,該制度全面實施後,除了急重症等救命刀,其他手術等刀時間可能拉長。解決點值問題關鍵在門診、住院給付占比應為各占一半,應盡快修正手術及住院等支付標準,讓醫護獲合理報酬。另檢驗檢查項目也需自付一定金額,以落實分級醫療。

歷年健保總額與成長率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歷年健保總額與成長率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健保署 手術 醫師

延伸閱讀

前例曾引爭議下 香港再有嬰兒移植中國捐贈心臟

MLB/1片生菜刺穿食道 道奇投手還原恐怖經歷「我可能撐不過那一晚」

holo大空昴諮詢耳鼻相關手術 該手術恐影響聲線:可以接受聲音變美的我嗎?

外科醫每天手術後猛灌「500ml健康飲料」一掃疲憊 事後超後悔:傷肝的毒藥

相關新聞

健保30年 邁向永續還是大限?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全民健保正式上路。當天聯合報頭版標題「公勞農保畫上句點,全體國民享有同樣醫療條件」,為健保開辦寫下...

健保30年 改革已到深水區…面臨三大挑戰

享譽全球的健保制度,今年邁入卅年,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昨於「健保卅周年永續研討會」指出,健保改革已經進到「深水...

新聞眼/健保初衷 政府還記得嗎

全民健保創辦精神是不讓國人「因病而貧、因貧而病」,制度推動至今卅年,本應是走向成熟穩健的制度,如今卻深陷重重困境,「健保...

陽光行動/高齡、少子 保費恐壓垮年輕世代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同時受到少子化夾擊,連龍年效應都失靈,生育率持續下探創新低。人口結構變遷,實施卅年的健保制度備受挑戰...

陽光行動/醫院「小總額制」 就醫、手術更難了

「受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影響,請同仁嚴控門診人數,如早診人數眾多,過了中午十二點,診療費及績效獎金需打對折...

新光醫副院長洪子仁籲:漲健保費率 急重難症增支付

健保收支不均,新藥更難納保,醫護工作環境血汗,政府採取各項措施「救健保」,寧可限制醫學中心門診量,引發醫院反彈,也不願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