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Live/8局上打完西班牙仍12:3領先 中華隊確定不會被扣倒

林岱樺百萬交保被迫搬家 胞弟70萬元、2助理60萬元交保

陽光行動/健保30年 邁向永續還是大限?

健保生存戰 全民健保開辦將滿卅年,專家示警醫療體系崩壞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何續命成為健保最大挑戰。記者曾學仁/攝影
健保生存戰 全民健保開辦將滿卅年,專家示警醫療體系崩壞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何續命成為健保最大挑戰。記者曾學仁/攝影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全民健保正式上路。當天聯合報頭版標題「公勞農保畫上句點,全體國民享有同樣醫療條件」,為健保開辦寫下最清楚註解。健保是我國最重要的社會安全工程,保障民眾不因窮困無法得到醫療。如今開辦將滿卅年的全民健保,早已住進加護病房,醫界預言再五年就面臨大限。

吳明賢:健保未論質計酬

今年台大外科住院醫師招到三輪仍未額滿,兒科住院醫師也招募困難,台大院長吳明賢表示,這是過去從未有的現象。他直言,制度設計應讓醫師做有價值的事,可獲相應報酬,但現行健保支付並未追求論質計酬,資源分配未往救命科別。

醫療體系崩壞已是現在進行式,戰後嬰兒潮是指民國卅五年到五十三年出生的世代,預計再過五年就會全面退休,「包括我自己。」不只吳明賢一人憂心,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也預警,五年後戰後嬰兒潮世代「最後一班」滿六十五歲,將退出江湖,缺乏願意低價奉獻的醫師,健保何似為繼?更別說在醫師出走前,護理人員「逃命潮」已先出現。

葉金川:收支是續命關鍵

但第一任健保局總經理葉金川指出,雖然全民健保「早已住進了加護病房」,但健保還是會存在,「只是裝上葉克膜奄奄一息」。如今醫護出走、新藥新科技給付不足、自費比率增加,葉金川直言,早在五年前就應改革,調整支出與收入,讓健保續命。

健保署宣布今年將全面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最後上路的是醫學中心林立的台北區,於今年第二季加入,宣告健保財務壓力已正式進入深水區。

講到醫院個別總額,「醫療人球」、「掛號一號難求」都是關鍵字,醫院若提供服務超過去年的給付額度,就要自行吸收,台北許多醫學中心院長擔心被「斷頭」。「斷頭」是股市用語,如今卻用於醫療現場。

陳威明:北榮不會拒病人  

醫院個別總額在南區行之有年,未見太大反彈,台北區卻如臨大敵,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出答案,「北榮不可能拒絕病人。」北市醫療資源最豐富,也是疑難重症最後堡壘。最近春節年假結束,北市各大醫院急診塞爆,又因護理人力減少而關床,急診崩潰,引發人力流失惡性循環。

全民健保是社會保險,健康和生病的人、富人和窮人同繳保費,用集體力量,讓人人就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提醒莫忘初衷,全民應繼續互助。

作家柏楊曾說:「健保制度讓窮人有了尊嚴。」張鴻仁認為這是全民健保最大貢獻,只有極少數國家做到,全民健保前十五年達成這個成就,如今經濟困難者就醫仍有保障,值得肯定,但醫療自費比率重回開辦之前,兩極化階級醫療形成,已難改變。

健保減少健康不平等,是社會安全基石。健保卅周年前夕,本報推出「健保三○─永續還是大限?」系列報導,全面剖析健保挑戰。

健保費率5次調整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健保費率5次調整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健保署 醫學中心 醫師

延伸閱讀

台大醫院新評審機制上路 院長吳明賢獲得醫界廣大回響

專訪吳明賢/年輕人追求生活和工作平衡是對的 「責任在我們」

台大醫被高薪挖角?知情者曝動向:診所不會花70萬挖人

台大院長曝醫師為70萬薪出走 蘇一峰:該檢討的是國家醫療制度

相關新聞

健保30年 邁向永續還是大限?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全民健保正式上路。當天聯合報頭版標題「公勞農保畫上句點,全體國民享有同樣醫療條件」,為健保開辦寫下...

陽光行動/高齡、少子 保費恐壓垮年輕世代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同時受到少子化夾擊,連龍年效應都失靈,生育率持續下探創新低。人口結構變遷,實施卅年的健保制度備受挑戰...

陽光行動/醫院「小總額制」 就醫、手術更難了

「受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影響,請同仁嚴控門診人數,如早診人數眾多,過了中午十二點,診療費及績效獎金需打對折...

健保部分負擔收入占比低 學者籲調高徵收比率

健保實施即將滿30周年,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今特別主辦「健保30永續研討會」,歷屆健保署長共襄盛舉。在健保財務收入面改革部...

自費診所成長 北榮副院長李偉強揭「健保嚴峻現況」

台灣健保制度享譽國際,國人滿意度高達9成以上,近年來,健保財務嚴峻,今年健保邁入30年,面臨著大限或永續的挑戰。台北政經...

門診比率擬設上限 全台4成醫中超標 醫界批變相懲罰

健保邁入30周年,已暴露收支難以平衡的困境,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為落實分級醫療,將限制醫學中心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