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急診壅塞被稱讚 台北榮總公布作法曝「這件事」最重要

近期醫院急診嚴重壅塞,日前衛福部醫事司公開稱讚台北榮總。統計至今晚九時,台北榮總急診待床人數卅二人,低於同區其他醫學中心。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表示,院內透過急診加護病房與後送病房等措施調節急診患者,最重要的是,要讓急診醫護人員覺得自己得到院方的全力支持。
李偉強表示,台北榮總急診室空間有獨特設計,在疫情前完成整修,讓急診留觀區加大,最多可容納八十位患者,空間足夠,減少侷促與壓力感;另外還有急診專屬加護病床十三床,讓狀況較危急,但一時無法收治於加護病房的患者,可以先接受治療,爭取時間。患者一般在急診加護病房停留一到二天,再視情形轉入加護或普通病房。
北榮還有急診後送病房五十床,又稱整合病房,收治患者以內科系為多。李偉強舉例,許多老人家因為感染、氣喘、肺氣腫等問題來急診,「一個尿道炎就可能變成敗血症。」此時優先收治於後送病房,由主治醫師輪值照顧,纾解急診壓力,也讓患者得到適切的照顧。
李偉強說,上述都是台北榮總原本就有的機制,遇到流感流行季節或春節連假導致急診病人增多,也要求各科簽床醫師前去急診「清床」,在急診待床四十八小時以上的患者,優先收治入院。他強調,病人必須流動,避免一直塞在急診,讓急診醫護人員覺得病人累積愈來愈多,照顧壓力一直增加。
急診室是醫院常收到病人抱怨投訴的地方,李偉強表示,其實有些投訴並不合理,不過因為等了時間久了一點,就抱怨醫護人員態度不好。醫院收到這類投訴,多半採取支持同仁的立場,這樣子同仁才會覺得在第一線不會受委屈。平常就要支持第一線急診醫護,遇到疫情或壅塞時,更要給他們最大溫暖。
李偉強表示,讓急診醫護人員得到支持,非常重要,急診壅塞不只是急診醫護的問題,是全院的問題。如同疫情時期,北榮在急診門口架設篩檢站,但全院共同支援值班。另外,急診壅塞與護理人員不足,導致病房關床有連帶關係,疫後穩住人力,尤其是護理人力,更是醫院的重中之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