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長大陸配二代也收移民署通知書 嘆「不知在陸有無戶籍」

近日不少陸配收到移民署通知書,要求補繳喪失原籍證明,實際上,還有許多年幼時期就來台的陸配二代,在網上也貼出自己收到相關通知書,當中不少人反映,不知要怎麼向大陸確認已取消戶籍,因為根本不知道自己出生時是否在大陸申請戶籍。
遇到這個問題的29歲林先生,10日午後,他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生父是台灣人,到大陸工作時認識自己的母親,母親隨後嫁來台灣,但來台前,已經在福建泉州生下哥哥與他兩兄弟。
林先生3歲來台,哥哥大他1歲,兩人都在台灣長大,對大陸沒有印象。他說,收到通知書隔天就去移民署詢問,強調自己在台灣長大、有身份證、護照、駕照、當過兵,但移民署還是需要他去申請文件,他向移民署表示,自己連在大陸有沒有戶籍都不知道,最後若是超過3個月是否會被除籍,而「對方答不上來,依然要我先去處理」。隨後他向海基會詢問,海基會提出8個步驟,然後他致電移民署,但是昨天一直沒有接通。
林先生表示,由於自己改過名,已先把改名的公證書申請完,要等1個月後,自行聯繫大陸是否收到,在這1個月內,還要想辦法查到自己在大陸是否有戶籍。他強調,如果要飛一趟大陸,工作不允許在國外長待,若得飛好幾趟,所需的機票食宿費用,他的經濟狀況也難以負擔。
林先生的母親說,當初嫁來台灣時,有辦理好戶籍文件,但兄弟倆的文件由生父處理,如果生父一同處理,理應兄弟倆都應收到移民署的通知書,但只有弟弟收到、哥哥沒收到。林先生則懷疑是否當前輿論壓力大,「很多通知書沒有寄出去」。
林先生亦向本報強調,「這次真的讓我不敢相信,我長大的這片土地,竟然要我生出一個我不知道的文件,而且還表示3個月內沒有交件,我就不是台灣人了,讓我非常難過。」被問到如果政府願意改採切結書方式處理,「如果能夠不到大陸去,當然最好。」
近日社群平台Threads上還有多位網友貼出通知書稱,自己年幼就來台灣,但也收到移民署通知書,實際上根本無法辦理大陸除籍。
在大陸出生、6歲前隨父母回台的實況主子喵,也收到了移民署的催繳通知。昨天她在Threads發影片強調自己就是台灣人,從小在台灣唸書長大。她表示支持依法補件,但也質疑,「為什麼民國93年的修法,可以擴大適用到93年以前的人身上?」她提到,若政府因為這些「台灣人」沒有辦法提供除籍的公證文書,而取消他們的台灣戶籍,「這樣符合行政手段的比例原則嗎?」她透露,自己收到通知書後,撥電話至政府的專線都占線,昨天親自跑了一趟海基會。
此外,有一位網友說,自己在大陸福建出生6個月後就到台灣,自己還是原住民,但也收到了通知書。他質疑,「查無此人要怎麼辦理我就問?如果那些沒錢也沒親戚的人要怎麼申請?」另一位網友稱,自己5歲時到台灣,根本沒先前的印象,政治立場甚至是希望台灣可以獨立,「突然要交文件真的是很莫名」,他表示,只因沒辦法選擇要在哪出生,還有一堆仇恨留言叫他們「滾回大陸」,看了很難過。
對於上述情況,本報9日分別致電移民署的業務單位與公關室,兩者說法不同。業務單位表示,據悉是「所有在台灣有定居的人(來自大陸的人士)都會收到(通知書)」;公關室則說,目前只是針對陸配,之後其他的人群甚至國人,「應該也會陸陸續續清查」。
據了解,1990年代前後,受限於一胎化政策、還有大陸戶籍制度各項調整(取消以商品糧為城鄉戶口區分標準、實施「藍印戶口」等),大陸報戶口規定相當複雜,且生育也需要持有官方批准的「准生證」,不少「超生」的孩童都沒有報戶口,成為黑戶。
2010年大陸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大陸共有逾1300萬人是「黑戶」,福建省公安機關2007年的統計,該省出生未落戶人員以10歲以下居多,占81%。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