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關稅打擊 花蓮石材業者訂單15%遭暫緩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高達32%關稅,花蓮縣政府展開訪查,發現石材訂單有15%受到影響,對在地廠商影響巨大,呼籲中央正視系統性風險,提前部署因應策略。花蓮縣議員魏嘉賢也關心石材產業,希望中央積極與美方協商、提供財務與技術支持等,協助企業度過難關。
花蓮縣以豐富的石材資源聞名,擁有大理石、蛇紋石、白雲石等多種礦產,有「大理石王國」之稱。根據縣府統計,2021年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主要為石材產業)生產總額約為209億元,占全縣生產總額11.3%,在全國該產業中占比5.3%。
石材產業是花蓮的代表性產業,花蓮縣政府表示,面對美國對台關稅暴增與內需市場消費信心下滑的雙重打擊,已有部分業者國內訂單遭暫緩,初估影響達15%。縣長徐榛蔚指示縣府團隊,立即啟動石材產業訪談,赴美崙工業區及光華光業區掌握實際困境並尋求對策。
台灣區石礦製品同業公會理事長黃建堯指出,石材屬於建築業末端工序,面對突如其來的關稅衝擊,須審慎觀察台美間後續談判發展。強調在中美貿易競爭背景下,留意整體市場變動所帶來的長期挑戰與機會。還有業者透露,訂單全部重新報價,沒人敢下單,認為客戶至少要觀望半年才有訂單。
縣府說明,根據財政部關港貿單一窗口網統計資料,台灣石材外銷主要為美國及中國大陸,花蓮縣又是石材產業大宗,原先美國石材相關製品關稅不到5%,此次恐調升至32%,對花蓮在地廠商衝擊甚鉅。且因關稅壁壘導致全球消費趨於保守,全球市場方面也未能倖免,連帶影響亞洲區域需求與價格競爭。
魏嘉賢指出,石材產業是花蓮的重要經濟支柱,提供超過3000個就業機會,此次美國高關稅將直接削弱花蓮石材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導致訂單減少,進而影響地方經濟和就業。
他呼籲中央政府主動與美國展開對話,爭取降低或豁免對花蓮石材等關鍵產業的關稅,減輕企業負擔,並協助石材業者開拓其他國際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分散風險,確保地方經濟與民生的穩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