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測試一拖再拖...海鯤艦遭爆「進水、主機故障動不了」 海軍不評論

三大法人賣超99億元 4月再砍1292億元…自營商最狠

涉洩個資40萬交保 基隆市民政處長張淵翔請辭獲准

特別預算支持農業規模僅4.4% 陳駿季:必要時追加爭取

行政院日前通過4100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支持農業180億元,占總比率僅4.4%。陳駿季(左)表示,假如後續關稅定案,且對農業衝擊變大,將和行政院爭取更多經費。圖/取自國會直播頻道
行政院日前通過4100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支持農業180億元,占總比率僅4.4%。陳駿季(左)表示,假如後續關稅定案,且對農業衝擊變大,將和行政院爭取更多經費。圖/取自國會直播頻道

行政院日前通過4100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支持農業180億元,占總比率僅4.4%。農業部陳駿季表示,目前編列的額度應足夠,假如後續關稅定案,且對農業衝擊變大,將和行政院爭取更多經費。

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行政院提出特別條例草案,由原先的880億元大幅增加到4100億,其中支持農業的經費為180億,僅占總特別條例經費的4.4%,其中包括農業貸款利率加碼補貼24億元、強化外銷冷鏈體系47億元、加速產業加值轉型25億元、取得國內外標章或認驗證12億元、擴大國內行銷活動22億元、擴大海外行銷50億元。

根據行政院先前評估,農業界受對等關稅衝擊主要蝴蝶蘭、毛豆、茶葉、吳郭魚、鬼頭刀等出口農漁業產品,可能有出口減少競爭優勢的疑慮。因此180億將投入農業的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等三大面向。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質詢時說,相較於工業與製造業可透過快速轉單、調整技術規格因應關稅衝擊,農漁業因生產周期長、保存期限短、冷鏈成本高及各國檢疫措施,無法及時轉向新市場,也關心180億只占總經費的4.4%,是否稍嫌不足?

陳駿季答詢時表示,因應美國貿易對等關稅,因此編列180億的農業支持方案,現在對等關稅措施延緩90天,只有基本稅率10%,但後續稅率具體會定案多少也都還不確定,180億透過金融支持受影響農產品內外銷應是足夠,後續關稅定案後,會循相關程序爭取更多預算支持農民

對等關稅 川普 行政院 農業部 農民 關稅 陳駿季

延伸閱讀

線上「異寵」買賣仍無規範 立委促禁網路販售 農業部回應了

陳駿季:關稅尚未定案 若衝擊擴大將爭取預算助農民

動物收容所安樂死條件增無法自行飲食、排泄等 農業部認同

比特犬若有攻擊「前科」 陳駿季:攻擊的第一時間將直接沒入

相關新聞

因應關稅衝擊擴大僱用安定措施 洪申翰:3條件適用薪資補貼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風暴,目前各國把握90天暫緩期與美談判,產業衝擊程度仍是未知數。勞動部長洪申翰今天受訪時說,有關減班休息的僱用安定措施,將擴大適用產業範疇,3項適應條件包括在經濟部國貿署登記的進出口廠商、過去3年具輸美實績、跟過去相比有一定比例衰退,才可適用減班休息薪資補貼方案,將視適當時機啟動。

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哈德遜研究所前總裁:台灣做得愈多 美國愈容易提供支持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全球,中美若談判是否涉及台灣?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前總裁溫斯坦(Ke...

美國關稅衝擊 光學及精密儀器產業盼政府重視中小企業

面對美國關稅衝擊,「台灣加工出口區光學及精密儀器工業同業公會」今呼籲,政府在鼓勵企業拓展美國以外市場的同時,應同步提供即...

特別預算支持農業規模僅4.4% 陳駿季:必要時追加爭取

行政院日前通過4100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支持農業180億元,占總比率僅4.4%。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目前編列的額度應足夠,假如後續關稅定案,且對農業衝擊變大,將和行政院爭取更多經費。

蔡易餘:農民不能再等 農業預算應即刻擴編

美國關稅新政衝擊台灣,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今天同多位農業縣綠委表示,行政院日前雖通過總規模達新台幣4100億元的特別條例草案,但針對農漁業的支援卻僅編列180億元、僅佔總預算4.4%,未隨預算規模擴大而調整,實難反映政策的公平性與農業的國安戰略地位。

美關稅恐衝擊產業 張善政宣布加碼勞權基金勞教經費至8千萬

明天是勞動節,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在市政會議表示,桃園工業產值全國第一,去年更高達4兆元,不過美國關稅問題恐對產業及勞工帶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