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易餘:農民不能再等 農業預算應即刻擴編

美國關稅新政衝擊台灣,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今天同多位農業縣綠委表示,行政院日前雖通過總規模達新台幣4100億元的特別條例草案,但針對農漁業的支援卻僅編列180億元、僅佔總預算4.4%,未隨預算規模擴大而調整,實難反映政策的公平性與農業的國安戰略地位。
蔡易餘指出,美國是台灣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2024年出口總值高達8.9億美元,占整體出口比重17.6%,主要產品涵蓋蝴蝶蘭、毛豆、鬼頭刀、茶葉與水果等高附加價值作物。一旦美國加徵高關稅,不僅衝擊外銷收益,也將使農民價格崩跌、產地收購受挫,特別預算從880億元變4100億元,農業卻一毛未加,這樣怎麼對得起農民?
蔡易餘說,政府過去為了美豬議題就投入100億元協助產業升級,單是養殖業專案也用掉90億,面對全面農產品的關稅危機,只編180億,根本不敷使用。農業是糧食安全的根本,行政團隊若僅靠未來程序爭取預算,「等錢下來,農民早就撐不住了。」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表示,農業部門面對關稅挑戰,不只是「補多少錢」問題,更是「補得夠不夠快、補得對不對位」問題。許多農會或農業處反映,中央提供的參展補助常常時間過短,導致業者來不及報名,補助還沒用上,展覽就結束了,資源變成紙上作業,這不是在幫忙,是在拖累。
陳冠廷指出,農業不像製造業可以快速轉單,面對檢疫、冷鏈、生產周期等多重障礙,政府若仍用「通案補助」方式處理,只會讓基層農民因配合不上時程而自動退出國際競爭。他建議,應比照經濟部模式,設立農業推進專案,提供彈性、即時、專人協助的組團參展制度,不能每次都讓農民自費硬撐政府沒做的事。
民進黨立委呼籲,農業補貼規模不足,關稅談判應重視糧安與食安。目前規劃補貼180億元的規模遠遠不足;尤其農業產品多半保存期短,受影響程度更大。此外,關稅的農業談判,也可能涉及我國糧食安全國安問題與食安問題,不是單純農民生計問題,政府一定重新檢討,並謹慎處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