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各 打破教宗常規的激進領袖

教宗方濟各尚未出任教宗前,曾以樞機主教身分為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窮人和吸毒者洗腳。(歐新社)
教宗方濟各尚未出任教宗前,曾以樞機主教身分為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窮人和吸毒者洗腳。(歐新社)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辭世。法新社報導,方濟各作風前進、捍衛弱勢族群、與傳統派對立,堪稱「打破教宗常規的激進領袖」。美聯社報導也說,方濟各以謙遜和對窮人關懷吸引世界目光,但也因批評資本主義和重視氣候變遷而疏遠保守派。

二○一三年當選教宗的方濟各,同年就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原因是他就任幾個月就讓天主教會氣象一新,且作風平易近人,號稱「人民的教宗」。他當選三天後說,很希望有個為窮人服務的窮人教會,關懷難民、擁抱受壓迫者,傳遞與以往不同的教宗基調,也強調對深陷醜聞的天主教會要保持謙遜,不能傲慢。

方濟各當選的使命是改革梵蒂岡官僚機構和財政,但他更在不改變教會核心教義下進一步調整教會; 他曾說,若有同志尋求上帝且心存善念,「我憑什麼評判」?此話對性少數及感到被教會排斥族群表示接納。二○二三年,方濟各也向美聯社直言「同志不是犯罪」,呼籲廢除將同性戀訂為犯罪的法律。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二○一六年九月到訪喬治亞提比里斯一處天主教會時,放手讓一隻白鴿振翅飛翔。(路透)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二○一六年九月到訪喬治亞提比里斯一處天主教會時,放手讓一隻白鴿振翅飛翔。(路透)

方濟各強調仁慈,改變教會對死刑立場,表示死刑在任何情況都不可接受,也倡導和平,多次譴責武器製造商和全球衝突,還稱即使不用核武,光是擁核就是不道德的。

另外,方濟各重申教會所有神父須是獨身男性,並維持教會反墮胎立場,認為墮胎相當於雇殺手解決問題。但他也讓女性擔任重要決策角色,曾任命貝卡爾(Nathalie Becquart)擔任世界主教會議副秘書長,這是首次有女性擔任該職並具有投票權。

貝卡爾說,方濟各的願景是建立男女能夠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教會。方濟各二○一五年曾放寬天主教徒離婚規定,引發保守派疑慮。

二○一六年方濟各訪問墨西哥後,談到當時正角逐美國總統的川普時表示,凡建造隔離牆阻止移民的人「都不是基督徒」。儘管進步派人士對方濟各激進的關注耶穌仁慈和包容感到興奮,保守派卻對他感到不安,擔心方濟各淡化天主教教義並威脅到西方世界的基督徒認同,有些人甚至稱他為異教徒。

方濟各任教宗的首次出訪,就是前往位於地中海的義大利拉姆培杜薩島,該島當時是歐洲移民危機的中心。川普再度當選後,方濟各也曾譴責其大規模驅逐移民計畫,更以聖經「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從奴隸走向自由形容當前移民現象。

方濟各曾發表以生態為題的通諭「願祢受讚頌」,有專家認為這影響了具里程碑意義的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該通諭以科學為基礎,呼籲人們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遷。

教宗方濟各廿日參加復活節彌撒活動後,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向信徒招手。(法新社)
教宗方濟各廿日參加復活節彌撒活動後,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向信徒招手。(法新社)

教宗 方濟各

延伸閱讀

教宗方濟各辭世 黃敏惠哀悼:慈愛、謙卑的信念與精神影響世人

沉默、震驚甚至痛哭 信眾湧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哀悼教宗方濟各

方濟各辭世 台灣主教團公布彌撒與追思禮儀時程

方濟各逝世 魯比歐:為教宗長眠的靈魂與天主教會祈禱

相關新聞

方濟各 打破教宗常規的激進領袖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辭世。法新社報導,方濟各作風前進、捍衛弱勢族群、與傳統派對立,堪稱「打破教宗常規的激進領袖」。美聯...

教宗方濟各88歲辭世 進步作風曾引保守派批評

梵蒂岡廿一日宣布,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上午七時卅五分(台灣時間同日下午一時卅五分)逝世,享壽八十八歲。

教宗辭世 阿根廷總統:榮幸能認識他的善良與智慧

阿根廷籍、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今天安息主懷,享壽88歲。阿根廷總統米雷伊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表示:「儘管我們之間曾有立場上的...

教宗方濟各懷中國夢 梵中關係成未竟之志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一直想和中國大陸發展關係,他的理念接近政治光譜左派;他隸屬的耶穌會在明朝曾派傳教士利瑪竇敲開中國福傳大門...

逾百年來首位 辭世教宗葬在梵蒂岡外

梵蒂岡宣布教宗方濟各廿一日辭世,英國衛報報導,方濟各二○二三年十二月就透露已選好安息處,過世後將葬在義大利羅馬的聖母大殿...

新教宗 溫和派帕羅林呼聲高

教宗方濟各辭世,數位樞機主教被視為繼任熱門人選,其中以七十歲的帕羅林最被看好;帕羅林二○一三年起擔任梵蒂岡國務卿,在樞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