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進場訊號! 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剖析「超級週期」啟動長期獲利

隨著信心增強和IPO再現,可能會有許多新公司投入科技業。美聯社
隨著信心增強和IPO再現,可能會有許多新公司投入科技業。美聯社

科技業在市場資本化方面(至少在美國)已經相當穩定地保持主導地位,這種情況自1980年代的軟體革命以來就沒有變過,只有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由金融業短暫主導。

不過,從標普500指數的類股組成變化史來看,主導的業種可以較長時間保持主導地位。

隨著時間推移,不同的科技浪潮會使業種主導階段演進。隨著股票市場變得較為多元,最大的業種佔總體市場比例下降,但即便如此,科技業可能依舊是全球市場中規模最大的產業。

隨著信心增強和IPO再現,可能會有許多新公司投入科技業。

(本文出自《超級週期》)
(本文出自《超級週期》)
我們可以將美國股市漫長的歷史分為四個主要的領航者時期:

1. 1800年到1850年代:金融業。在這段期間,銀行是最大的產業。一開始幾乎百分之百佔據股市。隨著股市的發展和擴張,到1850年代,銀行業的權重已經降到一半以下。

2. 1850年代到1910年代:交通運輸。隨著銀行開始為美國(以及其他地方)蓬勃發展的鐵路系統提供融資,交通運輸類股成為指數中佔比最高的業種。全盛時期,交通運輸類股佔比接近指數的70%。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逐漸下降到總市值的約三分之一。

3. 1920年代到1970年代:能源。隨著工業的大幅成長,仰賴石油而非蒸汽和煤炭推動的能源股成為最大業種。能源集團一直保持主導地位直到1990年代。不過中間一度經歷科技業的短暫領導期(第一波由大型主機主導,接著轉由軟體主導)。

4. 1980年代至今:科技。自1970年代大型主機問世以來,科技業幾乎一直都是美國最大的業種(並非在所有國家都是如此),只有在金融危機前被銀行業短暫超越。當然,科技產業內的先驅者在這段期間數度改變。

1980年代中期,IBM是最大的公司,推動了資料革命;1990年代,隨著軟體成為科技進步的主要推手,微軟登上龍頭寶座;2000年代,蘋果成為最大的公司,並一直保持至今。

這一期間有過週期性波動,像是2000年科技泡沫的興起和隨後的崩盤,但科技很快就又回歸最大業種的地位(在銀行業於金融危機前短暫成為最大業種之後)。

(本文出自《超級週期》作者:彼得.C.奧本海默 譯者:林敬蓉,李立心)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相關新聞

60年後的《財富》500大名單中有誰?分析師:極少數是目前主導的企業

當前這一群主導的科技公司能否保持領導地位?下一波科技潮的領導者會和過去一樣?抑或有所不同?超大型科技股在…

掌握進場訊號! 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剖析「超級週期」啟動長期獲利

科技業在市場資本化方面(至少在美國)已經相當穩定地保持主導地位,這種情況自1980年代的軟體革命以來就沒有變過,…

6年前妻幫買5張台積電股票 他不顧勸阻出清大賺450萬:已瞄準新飆股

網友昨(11)日在Threads上曝光妻子在6年前幫買的台積電股票,表示已在1095元時出清,抱股將近6年的台積電股票,讓他獲利450萬,損益率則高達350%,但妻子因為認為台積電股票能漲到2000元,苦勸原po先別賣。該文一出後,也有網友認為,在1095元就出清實在太可惜。

馬斯克提議收購OpenAI挨酸!網笑「炒作」:根本還沒獲利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10日提出以974億美元收購ChatGPT開發商OpenAI,該價格遠低於OpenAI估值,因此遭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嘲諷拒絕。PTT網友熱議是「炒作」,直言「OpenAI的估值本來就是金融遊戲,畢竟到現在還沒獲利」

連信貸的錢都賠掉!他年薪150萬投資台股 槓桿開太大反背債250萬

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與投資工具的普及,愈來愈多年輕人選擇進入投資市場,希望藉由資本運作快速累積財富…

川普質疑美國國債真實性 網憂「賴帳」風險:恐拖累美債信用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在搭乘「空軍一號」前往紐奧良觀賞超級盃比賽途中,向記者表示,美國的實際債務可能比官方數據顯示的少,原因可能與「債務支付相關的詐欺行為」有關。他已指派億萬富翁馬斯克負責調查聯邦政府內部的浪費和詐欺,甚至暗示馬斯克團隊在檢查財政部數據時發現異常,這可能讓美國不必支付部分款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