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再提台積電!川普曝曾警告:不赴美建廠就課100%關稅!

細思極恐?大陸成都的豬肉加工場鐵籠圈養131隻流浪貓 警方調查這樣說

高雄橋頭回收場「舊衣山崩」 工人遭衣物活埋 警消救援中

美國、大陸溝通機制近停擺!傳川普只想跟習親信接觸…雙方恐陷報復循環

中美貿易戰2.0開打。據美媒《華爾街日報》報導,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北京一直試圖與華府建立溝通管道卻屢屢碰壁。(美聯社)
中美貿易戰2.0開打。據美媒《華爾街日報》報導,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北京一直試圖與華府建立溝通管道卻屢屢碰壁。(美聯社)

據美媒《華爾街日報》(WSJ)報導,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北京一直試圖與華府建立溝通管道卻屢屢碰壁,美中溝通機制幾近停擺,雙方恐陷入你來我往的報復循環,甚至在短期內難以重啟談判。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自川普就職以來,無論中方高級官員如何試圖與新政府接觸,結果都是吃閉門羮。報導曾為中方官員提供諮詢的人士指出,大陸外交部長王毅今年2月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期間,曾尋求與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會面,但未獲川普團隊同意。

知情人士又指,駐美大使謝鋒曾試圖與川普顧問馬斯克接觸,寄望馬斯克扮演制衡對中鷹派的潛在力量,但未有進展。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2月曾寫信給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與美國貿易代表格瑞爾(Jamieson Greer),也未獲積極回應。但格瑞爾3月間曾與大陸副總理何立峰視訊通話。何立峰是王文濤的上司,並且是習近平的親信。

報導指出,川普團隊只想和習近平身邊最親近的人馬接觸,例如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但北京方面不太願意,認為這種即興式的作法會帶來無法接受的政治風險。換言之,北京難以跳脫正式外交禮儀的思維模式,與川普團隊的作法難以契合。

報導指出,川普早前曾暗示,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與習近平會晤。但鑑於當前情勢,中方官員已向美方高層表示,習近平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訪美。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表示,現在主導議程的是川普政府,北京當局「幾乎完全處於被動姿態」。

報導指出,在實質溝通中斷、談判籌碼不斷流失的情況下,中方恐將愈發難以在對抗中找到突破口。若雙方持續互不讓步,未來的互動恐怕只會是更深層、更無解的報復循環。

北京 川普 溝通 習近平 關稅 馬斯克

延伸閱讀

馬斯克告OpenAI總裁…一封電子郵件當證據 法律專家解釋了:無違約

10%普遍關稅生效 川普籲民眾挺住:中國大陸所受打擊更重

中媒利用AI歌曲、短片 酸川普「帶來不完美的世界」

批川普關稅戰對美沒幫助 歐巴馬:共和黨人竟保持緘默

相關新聞

歌劇女神涅翠柯:支持普丁、無視#Metoo的東歐女高音

2024年12月7日,義大利最具指標性的歌劇院——史卡拉歌劇院——由當今歌劇界最紅的明星安娜.涅翠柯(Anna Netrebko)領銜主演威爾第歌劇《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為2025年的新樂季揭開序幕。史卡拉歌劇院每年一度的開幕演出,是義大利最重要的音樂盛事,不僅公共廣播電視台RAI會固定轉播表演實況,依照不成文傳統,義大利國家元首當晚也會出席聆賞開幕演出;根據RAI統計資料,今年的轉播吸引了高達160萬收看人次,表現亮眼。

馬來西亞避險妙招?經濟靠中國、軍事靠美國

美國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其著作《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援引前助理國務卿施大偉(David Shear)觀點指出,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是支持區域國家繼續進行「兩面下注」的策略。具體而言,美國通過提供軍事資源與安全保障,為這些國家在與中國的博弈中增添籌碼。

美國、大陸溝通機制近停擺!傳川普只想跟習親信接觸…雙方恐陷報復循環

據美媒《華爾街日報》(WSJ)報導,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北京一直試圖與華府建立溝通管道卻屢屢碰壁,美中溝通機制幾近停擺,...

川普:美伊4月12日將直接談判核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七日在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時震撼宣布,美方十二日起將與伊朗就其核計畫展開高層級直接談判;德黑蘭則說雙方...

日美去年軍演 模擬飛彈攻擊侵台共艦

日媒六日報導,日本與美國去年二月的軍事演習,模擬航空自衛隊戰機對侵略台灣的共軍軍艦進行飛彈攻擊,這是日美聯合演習首次針對...

韓大選民調 李在明大幅領先

南韓政府八日拍板六月三日為第廿一屆總統選舉投票日,有望角逐總統大位的各黨有力人選,這幾天也接連宣布參選、請辭公職。最新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