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家級警報響!上午9時53分宜蘭蘇澳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川普祭關稅政策「iPhone可在美生產」!分析師吐嘲:成本變11.6萬元

日美去年軍演 模擬飛彈攻擊侵台共艦

兩架日本自衛隊F-15戰機(圖上)和兩架美軍F/A 18大黃蜂戰機(圖下)在日本海演練。日媒報導,日本與美國去年軍演,曾模擬日本戰機以飛彈攻擊侵略台灣的共軍軍艦。(路透)
兩架日本自衛隊F-15戰機(圖上)和兩架美軍F/A 18大黃蜂戰機(圖下)在日本海演練。日媒報導,日本與美國去年軍演,曾模擬日本戰機以飛彈攻擊侵略台灣的共軍軍艦。(路透)

日媒六日報導,日本與美國去年二月的軍事演習,模擬航空自衛隊戰機對侵略台灣的共軍軍艦進行飛彈攻擊,這是日美聯合演習首次針對台海有事情境進行演練。推測演習結果將反映在日美的作戰計畫當中。

日本自衛隊與美國軍方去年二月展開聯合指揮所演習「利刃」,產經新聞報導,多名相關人士透露,那次電腦模擬演習以「中國侵台」為情境,並在設有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的「統合作戰司令官」為前提下進行演習,顯示早就開始為今年三月成立的「統合作戰司令部」預作準備。

演習模擬共軍攻擊台灣,同時也攻擊長崎的駐日美軍佐世保基地等目標。對此,日本方面認定不足以構成「行使有組織性、有計畫性的武力攻擊」,沒有滿足「武力攻擊事態」,也就是可以行使個別自衛權的條件。然而,台灣有事被認定為威脅日本存續的「存立危機事態」,滿足集體自衛權行使武力的條件。

「存立危機事態」是日本在二○一五年通過安全保障法制時新增規定。即使日本沒有遭受到直接攻擊,而是在美國等「與我國有密切關係的他國」遭受武力攻擊時,日本政府可以判斷是否符合「威脅到我國存立(存在且成立)」、「國民生命與自由從根本被顛覆」,若是滿足一定要件,就能行使部分集體自衛權。

演習當中,美方請求日方攻擊通過台灣海峽的中共兩棲突襲艦隊,日方接受請求,航空自衛隊戰鬥機對共軍運輸艦進行空對艦飛彈攻擊。

自衛隊內部有意見認為,比起通過台海的共軍艦隊,應該優先攻擊共軍航空母艦。但當時的演習評估,共軍現役航空母艦威脅程度較低,因此未列為優先攻擊目標。

演習情境包括共軍登陸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為了加強防衛與那國島在內的南西諸島,陸上自衛隊從九州派遣增援部隊。此外,由於載送部隊的運輸機必須在基地跑道起降,航空自衛隊戰鬥機也要使用相同跑道起降,演習中曾出現對於優先使用權意見分歧的情況。

美日「利刃」聯合演習兩年舉行一次,去年二月的演習澳洲軍隊首次參加。報導說,日美正在推進以台灣有事為前提的作戰計畫制定工作,並將演習結果作為參考資料之一。

日本 演習 自衛隊

延伸閱讀

日本、美國2024利刃軍演 模擬以飛彈攻擊侵略台灣的中共軍艦

參演者談韌性演習:貼近真實慌亂辛苦 盼找出資源缺口

日本高速公路ETC大規模故障 多地收費站停擺、車流回堵

反擊共軍認知戰 國防部新影片:別習慣於軍演改變現狀

相關新聞

歌劇女神涅翠柯:支持普丁、無視#Metoo的東歐女高音

2024年12月7日,義大利最具指標性的歌劇院——史卡拉歌劇院——由當今歌劇界最紅的明星安娜.涅翠柯(Anna Netrebko)領銜主演威爾第歌劇《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為2025年的新樂季揭開序幕。史卡拉歌劇院每年一度的開幕演出,是義大利最重要的音樂盛事,不僅公共廣播電視台RAI會固定轉播表演實況,依照不成文傳統,義大利國家元首當晚也會出席聆賞開幕演出;根據RAI統計資料,今年的轉播吸引了高達160萬收看人次,表現亮眼。

馬來西亞避險妙招?經濟靠中國、軍事靠美國

美國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其著作《中美爭霸:兩強相遇東南亞》援引前助理國務卿施大偉(David Shear)觀點指出,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是支持區域國家繼續進行「兩面下注」的策略。具體而言,美國通過提供軍事資源與安全保障,為這些國家在與中國的博弈中增添籌碼。

川普:美伊4月12日將直接談判核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七日在白宮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時震撼宣布,美方十二日起將與伊朗就其核計畫展開高層級直接談判;德黑蘭則說雙方...

日美去年軍演 模擬飛彈攻擊侵台共艦

日媒六日報導,日本與美國去年二月的軍事演習,模擬航空自衛隊戰機對侵略台灣的共軍軍艦進行飛彈攻擊,這是日美聯合演習首次針對...

韓大選民調 李在明大幅領先

南韓政府八日拍板六月三日為第廿一屆總統選舉投票日,有望角逐總統大位的各黨有力人選,這幾天也接連宣布參選、請辭公職。最新民...

美軍資源調度吃緊!印太軍備恐轉向中東 對中防線拉警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防部面臨資源調度失衡。多位國會官員表示,總統川普加強對葉門青年運動的空襲,五角大廈可能被迫動用部署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