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信義威秀驚傳火警!影廳濃煙竄出急疏散觀眾 金馬奇幻影展2場退票

「一周前就得知」美國晶片新規 傳輝達未先告知大陸客戶

疑掃墓起火…男全身慘遭火吻 最後一刻手機求救成遺言

瘦還要更瘦!日年輕女性飲控過頭 熱量攝取低於戰後糧荒水準

日本年輕女性刻意節食,已對健康造成影響。 示意圖/ingimage
日本年輕女性刻意節食,已對健康造成影響。 示意圖/ingimage

根據「東洋經濟Online」報導,日本年輕女性過瘦問題日益嚴重。厚生勞動省最新公布的《2023年國民健康與營養調查》指出,20至30歲女性中有高達五分之一(20.2%)屬於「過瘦」體位(BMI低於18.5),這一比例不僅高於全體女性平均值,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樣的現象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甚至在國際研究中被視為「特例」。

根據國際研究團隊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於《刺胳針》期刊發表的調查,日本是少數在低體重成人比率上與發展中國家並列的先進國家之一。2022年全球僅有六個國家肥胖率低於5%,其中包括日本。而日本年輕女性長期處於熱量攝取不足的狀況,每日平均攝取熱量甚至已低於1946年戰後糧食短缺時期,可見其控制飲食的嚴重性。專家指出,這種極端瘦身傾向可能導致月經不調、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甚至對下一代造成影響,包括低出生體重與先天疾病等風險。

年輕女性之所以普遍追求過瘦,與身體意象的扭曲認知密切相關。多項研究指出,即便體重正常,許多日本女性仍自認「太胖」,這一錯誤認知在全球屬高比例。聖隷基督教大學一項研究更顯示,體型愈瘦的女性,反而「希望更瘦」的比例愈高,導致她們不斷進行節食或陷入暴食與催吐的惡性循環。這些行為不僅損害健康,亦可能引發飲食失調等心理疾病。

為改善年輕女性對身體的錯誤期待,歐洲多國已率先立法規範相關媒體與社群內容,例如禁止過瘦模特兒登台、要求社群平台移除助長厭食症的有害資訊等。專家呼籲,日本也應正視這一問題,檢討過度推崇瘦身的社會氛圍,並從教育、媒體與法律等多方面進行改革,以守護女性健康與未來世代的福祉。

日本 減肥 減重 體重

延伸閱讀

防止憾事…東京醫院首設「嬰兒郵箱」 放置1分鐘內啟動通報

北海道旅客行李超重遭攔!機場人員包圍檢查 開箱後哭笑不得

現實太殘酷…YTR躍日本小學生夢幻職業!近半創作者月收不到2200

冷凍更好用!蔬果達人揭5種蔬菜適合長期保存 料理輕鬆不浪費

相關新聞

大阪世博開幕 84展館亮相

二○二五年世界博覽會昨天上午在日本大阪市的夢洲會場開幕,展期至十月十三日。開幕前會場就出現排隊人潮,估計首日進場人數將超...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最後一部歌劇《杜蘭朵公主》無疑是歌劇院舞台上最頻繁被演出的劇目之一,其中的詠嘆調〈無人能睡〉(見註解)更可謂是最膾炙人口的旋律之一。但若細究其劇情與背景設定,《杜蘭朵公主》卻明顯充斥著許多狗血又不合理的地方,也呈現著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歐洲對中國的「東方主義式想像」,意即以片面的資訊將所謂的「東方」,乃至於其他「非西方」世界想像成一個古老、神秘,且不隨歷史進程改變而演進的一個沒有歷史的群體。

大屠殺後的孩子們:集中營倖存者如何平安長大?

歷史學家 Rebecca Clifford 在 「倖存者:大屠殺後孩子們的生活」 一書中指出,許多集中營倖存的孩子在成年後仍然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折磨

當美國《取消文化》傳進德國:圍堵民粹為何加速民主崩解?

這是一部從德國人文主義知識分子的視野來反思取消文化的作品。當代取消文化的原產地是美國,其內涵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如今社群平台的時代裡透過集體抵制的手段,讓一系列引發爭議的言論者失去平台曝光的機會,而這些言論則涉及種族主義、厭女、恐同、恐跨性別、反猶太等仇視性意涵,無論是明文表達的,抑或只是言辭下的弦外之音。

大阪萬博開幕!是經濟翻身機會還是加速衰退?

2025大阪萬博即將在13號晚間盛大開幕,但光是開幕前的試營運,就會傳出各種災情——號稱「不用排隊的萬博」,試營運當天入場卻排了1個小時;場內一度驗出甲烷濃度超標,必須通報消防單位,緊急換氣30分鐘才回到正常值;各國單獨興建的場館多半都還在加緊趕工,只有不到半數(19/42)的typeA場館趕上試營運。

美流行天后凱蒂佩芮上太空 貝佐斯旗下火箭稍早已發射

美國流行樂天后凱蒂佩芮預定當地14日上午8時半(台灣同日晚間9時半)搭乘億萬富豪貝佐斯旗下航太公司「藍源」火箭,與另外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