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土地的美好 茶籽堂的油茶復興之路
![苦茶樹開出小巧的花。 (林旻萱攝) 苦茶樹開出小巧的花。 (林旻萱攝)](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7/draft/31508041.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圖/文.台灣光華雜誌】
全球許多偏鄉小鎮,面臨人口老化、流失的窘境;宜蘭縣一處小社區卻開展出不同故事,背後的起心動念,竟是「苦茶油復興計畫」。
位於宜蘭縣蘇澳鎮南邊的南澳,不論是搭火車或是開車走蘇花公路,都很容易錯過這個小鎮。
近幾年,南澳朝陽社區的私房旅遊路線,卻在玩家的社群中傳了開來。到全台最後一處開闢的朝陽漁港看海、買魚;接著往有太平洋壯闊美景相伴的朝陽國家步道踏青,再到朝陽社區發展協會經營的餐廳大啖時令海鮮,這處半日遊的秘境,甚至吸引數位游牧工作者進行二地居。
往朝陽路上,還有一家茶籽堂。不同於都市百貨公司的專櫃質感,來到南澳的茶籽堂,可以租借電動腳踏車與露營椅,甚至有國內外企業以此為據點進行見學參訪。茶籽堂永續營運部永續發展總監張瑋珊說:「希望第一次來到朝陽社區的遊客,能有更多的停留。」
提升苦茶籽自給率
朝陽社區在日治時代因為樟腦業興盛而繁榮;隨著產業沒落、人口外流,雖說有500多位的登記人口,實際長居人口不到200人。
這個安靜衰微的小社區,有許多荒廢的田地,卻是茶籽堂契作新植苦茶園的主力。
張瑋珊說到契作的緣由,是因為2014年食安風暴中,油品議題引人關注。用苦茶粉做清潔用品的茶籽堂,進而發覺供應商提供的多半是進口的「苦茶粉」,品牌創辦人趙文豪也發現全台苦茶籽自給率不到10%。
苦茶樹不僅有水土保持功效,種了可以傳承百年,這麼好的作物,卻在台灣越來越少。
2016年趙文豪成立農業團隊,到全台產區進行調查,出版了《風土痣特刊:尋油記》的踏查結果,為了確保油茶粉全部來自台灣,決定啟動「苦茶油復興計畫」,以契作方式種植苦茶樹,來收成苦茶籽。
苦茶樹耕地的復興
沒有想到開始推動時,就遇到苦茶樹要經過五年才能收成的一大門檻。
為了建立農民的信心,茶籽堂為契作的農民免費提供豐產型的苗木,若不幸枯萎也可以再補貨,藉此提高契作的意願;栽培過程中,由農業規劃師提供栽培管理的支援與訓練,包括遇到缺水、颱風造成災損的輔導,培養農民照顧苦茶樹的信心;最後以優於市場的價格收購,保障農民的收益。
五年的陪伴期間,安排農民參訪、取經,精進栽培技術。農業規劃師楊博宇指出,近年來遇到嚴重的旱災與氣候暖化的問題,為了強化結籽率與出油率,再導入數位監測與精準灌溉系統,讓契作的老農都能驕傲地告訴子女,「我不是一般的農夫,我是專業的農夫。」
輔導措施多管齊下,屬於新種植茶園的朝陽社區,契作面積從2016年的5公頃增加至2024年的17.8公頃。
「對你好,也對我好,」張瑋珊認為,從契作上找到平衡點,共好是可以做到的。茶籽堂又邀請在花蓮崙山、嘉義阿里山的農民加入契作行列,從2016年開始23公頃的契作面積,逐步成長至40.3公頃,目前總計種植了13,760棵苦茶樹,朝向提高台灣苦茶自給率15%的目標邁進。
永續農業的復興
茶籽堂免費提供苗木與保證收購作法,似乎不是傳統營利型企業會做的事,感性的趙文豪不免自我懷疑。經過探索,他透過B型企業認證,實踐平衡企業獲利與社會及環境責任,發現原來有一群企業家與他理念相同,企業長久之道並非只有自己好,而是照顧好上下游供應鏈,從百年企業到中小企業亦然。
雖然一開始並沒有想藉B型企業認證達到行銷效果,未料卻吸引到相同理念的員工與異業的合作,例如茶籽堂在許多星級飯店備品的市佔率達到前三名,張瑋珊說,因為台灣苦茶籽具有辨識度,加上運用台灣原生植物肖楠葉、水芙蓉,做成洗沐產品等伴手禮,富有台灣意象,成為吸引國際旅客的亮點之一,正是所謂的「越在地,越國際」。
B型企業重要的價值,對茶籽堂而言,還包括落實「苦茶籽的全運用」,除了原本農業廢棄物永續利用,更透過製程提升苦茶籽的經濟價值。
張瑋珊解釋說,第一階段是將苦茶籽去殼後,榨成食用油;第二階段將榨油後的苦茶粉做成家用清潔用品;用萃取方式做成的苦茶粕萃取液,是很好的天然起泡劑,可以做為洗手露、沐浴露的原料;現也正在研發苦茶殼的應用,提高苦茶籽的附加價值。
朝陽社區的復興
張瑋珊說,在五年等待的過程中,發現契作的另一項擔憂,就是農民看不到未來,尤其是已經6、70歲的農民總是會憂心「我還可以做多久?」
因此,在跨過五年的門檻後,每年十月的採收季特別安排在假日進行,讓第二代可以回鄉幫忙,甚至三代同堂採收。設計成家庭日的活動,藉此傳遞老農心中希望代代傳承的願景;也讓第二代思考,或許可以將照顧苦茶樹作為斜槓工作,探索回鄉耕種的可能性。
茶籽堂也借鏡「義大利橄欖油莊園」的構想,義大利橄欖油產量只佔全球10%,但名聲卻響譽國際,若朝陽社區就是一個苦茶油莊園……藉此描繪社區的發展藍圖,社區不能只有苦茶油這項農作物,而是得具有更多吸引年輕人回鄉的產業。
原本朝陽社區發展協會在漁港旁有一家餐廳,茶籽堂發揮整合能力以及美學設計的強項,邀請信義房屋、星展銀行等企業,協助朝陽「客來香」餐廳進行美學改造,包括菜單、招牌設計,沒想到變成打卡名店,有遊客專門為客來香來到南澳,品嚐現撈的海鮮、白帶魚米粉湯。餐廳帶來人潮,吸引年輕人回來工作。
苦茶油文化的復興
「我們因為原物料扎根朝陽社區,用專業賦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能。」這是張瑋珊所說的,從契作廢耕土地,擴大耕作面積到培育返鄉青年;從活化老化社區到環境永續的復興。
未來還要推動「苦茶油文化的復興」。以食用的苦茶油為例,煎、煮、炒、涼拌、生飲皆可,苦茶油經常用在祝福時節上,形成坐月子、進補、祝壽的飲食文化。
苦茶油文化還包括產地文化,例如以「朝陽社區」為品牌行銷胡蘿蔔、鮮食米、咖啡豆。還有協助社區發展協會申請政府計畫,推動朝陽漁港公園的景觀改造,導入生態池與觀景平台的設計,在太平洋美景相伴下,透過製作社區的旅遊地圖,招徠旅客到朝陽漁港、步道進行半日遊。
茶籽堂與星展銀行合作,承租老屋進行活化改造,開設一處共享辦公空間「Naniwa House 1」,這項浪速計畫鼓勵「數位游牧」工作者可以二地居,同時擁抱工作與歲月靜好的生活,或是進行二天一夜的工作坊、見學之旅,甚至吸引德國、日本的企業來此參觀。
張瑋珊說,今(2025)年計劃推出土地小旅行,「整個朝陽社區就是一座莊園」,邀請更多城市的消費者與國際旅客,親自來看看契作的苦茶園,「義大利有橄欖油,台灣有苦茶油,」了解苦茶籽的好,體驗社區創生的成果,形成親近土地、體驗土地美好的生態系。
這也是「苦茶油復興計畫」超出預期的驚喜,帶動更多遊客到訪,社區的返鄉人口也變多,從土地出發,回到土地,實踐里海生活的理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