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怎樣感性? 讀懂台式街巷的日常敘事美學

走逛在遊客絡繹的永康商圈,除了排隊店家、知名餐廳,還可以欣賞帶有復古情調的建築語彙。
走逛在遊客絡繹的永康商圈,除了排隊店家、知名餐廳,還可以欣賞帶有復古情調的建築語彙。

【圖/文.台灣光華雜誌】

「台灣感性」(대만감성),是韓國人旅行台灣時,為台灣街景下的註解。

所指涉的對象,多數不脫屋齡動輒四、五十年起跳的老公寓,綠意盎然的植栽,同時夾帶著斑斕駁雜的霓虹店招,偶見停放街邊的摩托車、汽車,穿插公園綠地、中小學校園,搭配行道樹綠蔭鬱鬱蔥蔥,偶有可見天橋、平交道……。

他們說,這樣的風景,可愛、懷舊、放鬆、自在。

有道是:「你的日常,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這樣的風情,除了吸引觀光客取景打卡,更因韓流明星帶動,席捲風潮,如NewJeans、ILLIT、YOUNG POSSE等人,來台拍攝MV。HYUKOH樂團主唱吳赫赴台拍下復古風婚紗。

知名韓國電視製作人羅英錫(羅PD)攜手演員金大明拍攝YouTube節目《跟著大明尋味:台灣篇》。對台南尤其情有獨鍾的金大明,大讚台南是一座「F(Feeling)型的城市」。

台大校園旁的加羅林魚木,每逢春季變會開出黃白色花朵,與周遭的老建築共構出令人留步再三的景觀。
台大校園旁的加羅林魚木,每逢春季變會開出黃白色花朵,與周遭的老建築共構出令人留步再三的景觀。

巷弄中的里仁為美

以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來說,就有幾處合乎典型的「台灣感性」,同時也是外籍旅客來台灣時最常造訪的街區。

如,依存在台大校園旁,書店、咖啡館、小型展演空間林立,藝文氣息濃厚的溫羅汀街區。

以師大校園為核心,鄰近的師大路、浦城街、龍泉街,連同帶狀的師大公園穿過的校園周邊。

距離師大稍遠,仍在徒步可達範圍內,匯聚鼎泰豐、永康街冰館、永康牛肉麵等名店的永康商圈。

以及從永康街移步,開設許多別緻咖啡館、茶館的麗水街、金華街,還有生活感更為濃厚的青田街、泰順街等等。

這些生活感強烈的街巷,建物常是由四至五層樓高,無電梯的步登公寓(walkup apartment building)所組成,一樓店家兼有迷你的庭院,常有不少店家進駐,建築聚落中,鑲嵌若干公園綠地,行人走逛其中,除了到商家消費,逛遊周邊景點,如永康商圈一帶的昭和町文物市場、大院子、殷海光故居等等,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常民生活的場景,如晾衣、陽台栽種的盆栽等景致,頗有里仁為美的情調。

南機場公寓採用的迴旋樓梯,在當年可是最先進的建築工法。
南機場公寓採用的迴旋樓梯,在當年可是最先進的建築工法。

戰後住宅建築實驗場

這樣以步登公寓為主軸的街景究竟如何誕生?諳熟建築史的文資工作者凌宗魁娓娓道來,隨著二戰結束後,台灣人口大幅增長,農業社會漸漸轉型為工商社會,當人口往都市移動,為了應付龐大的居住需求而興建起大量的集合式住宅。

彼時,備有電梯的華廈、大樓仍屬罕見,各式各樣實驗性的公寓住宅前仆後繼地誕生。少數實驗性強烈的建案,至今仍別具情調,甚至成為另類景點。

好比有著旋轉樓梯、垃圾通道的南機場國宅,在當年可是引進西方最新現代工法的住宅,法國名導盧貝松將其納入電影《露西》的選景之一,陳玉勳的《海馬洗頭》也到此取景。

中山區吉林路的機車道公寓,以設置可供車輛騎行往上的旋轉坡道而聞名,雖說,難免會聽到車輛出入頻仍的噪音,但在現今外送發達的年代,竟顯得尤其便利,建築學者李清志稱為「台灣機車文化的代表性建築」。

位於萬華的華江整宅,以環形天橋將四棟弧形建築相連,奇特的設計,其實來自六位戰後第一代建築名家沈祖海、陳其寬、黃寶瑜、高而潘、虞曰鎮、郭炳才的手筆。因其形式罕見,多次在MV中亮相,還入鏡影視作品《有生之年》、《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當中。

兼有樓梯與迴旋坡道的機車公寓。
兼有樓梯與迴旋坡道的機車公寓。

經濟合宜的空間體驗

然而,外型過於奇特的建築,著實難以被大量複製在不同的區域,最後,是雙拼梯間型公寓大量誕生在都市之中,並形塑了台灣人早年、甚至綿延至當代,都市生活的集體記憶。

落腳在高雄文教區的台菜私廚「三禾清豐」,餐廳的選址正在舊公寓的一樓。進入餐廳以前,人們必須先穿過小巧的前院,推門而入後,店內有主人精選的圓桌、藤椅、木櫥櫃等懷舊器物,給人一股說不出的親近感。

或如郝譽翔在《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所寫:「我的成長歲月,也彷彿是在一座座公寓的水泥盒子中穿梭度過。」「公寓,是我踏入都市空間的第一步,也是我認識台北的起點。」

對於台灣人而言,這樣的生活感,其實無關情調的感性,更是如呼吸吐納、回家一般的自在。

尤其隨著房地產價格的水漲船高,雖然對於高齡化社會來說,少了電梯的方便性,但低公設比、格局方正、採光與通風均堪稱良好的公寓,卻是許多人回頭眷戀這些老空間的原因。如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曾言:「不單單出乎和城市歷史與生活上的情感連結,還因著那簡約素樸、純由機能生的樣式、單純方正的格局以及難得的高高天花……因此,許多設計師、藝術工作者以及攝影師們都刻意挑選這樣的房子落腳。」

這不無道理。建築師林君安、同時也是《台北步登公寓》的作者,博士論文以步登公寓為題的她,侃侃談及,台灣的步登公寓原型最早來自於西方在二戰前所建的社會住宅,除了為解決居住問題,在內部空間規劃上,也費了一番心思。

常在日本影劇作品中現身的走道型公寓,主要規劃為一房一廳,並設有廚房,適合單人居住。台灣人最為普及的雙拼梯間型公寓,為左右對稱形式,內部格局方正,方便劃分為三房兩廳。在農業時代,一家大小多同睡一房,進入現代化社會後,子女人數減少,並且考量到不同性別分房睡的需求,遂形成如此規格。

欣賞步登公寓有著自由美感的建築師林君安。
欣賞步登公寓有著自由美感的建築師林君安。

穿上彩色外衣的現代宅

而在這些遍佈各地的步登公寓群當中,位於台北松山區的民生社區,則是少數突出的異數。

跟著林君安的步伐,我們從喧鬧的民生東路,穿越毗鄰大馬路、猶如峽谷般高聳立的大樓,迎面而來的,是尺度相較小巧的公寓。

透過建築師之眼觀察,可以發現,縱然,這些被命名為聯合新村、聯合二村、光武新村的老公寓,建築上並沒有多麼新銳的變革,但是,外牆上多配有精心挑選配色過的馬賽克磚,耐髒的洗石子牆面,梯間的圓窗、鏤空花磚或修飾的條帶,賦予了每幢建物更突出的神情。

這其實違反了在公寓大量出現的年代,正風行現代主義所主張的形隨機能的原則,林君安直言:「相較於西方原生地的公寓建築,只有抹上簡單的灰粉外牆,並搭配具有實際構造功能的紅磚與彩色門窗,這些公寓來到台灣,被貼上磁磚,其實像是以現代主義的殼,穿上彩色的外衣,是裝飾性的、折衷主義,想怎樣就怎樣。這樣來看,當時蓋這些公寓其實是為了現代化(modernization),與現代主義(modernism)並沒有關係。」

由於台灣並沒有法律強制的規範,更常見屋主依需求、審美而改建的陽台、窗台、欄杆,新貼或再粉磚的牆面,更彰顯了台灣人性情中的奔放不羈,「多麼自由啊!」林君安說。

縉紳化的公寓聚落群

林君安強調,民生社區是少數規劃取經美國的案例。除了如棋盤一樣整齊的街道,合宜連續性的人行道、大量穿插在社區之中的公園,茂密且相連成蔭的樹海,都是其他住宅區沒有的優勢。

不同於西方人,多將面對戶外的陽台單純作為遠眺、喝茶、觀看城市風光的休憩場所,或許是出於地處熱帶、亞熱帶之交,氣候風調雨順的優勢,台灣人喜歡在陽台費心栽種各式各樣的盆栽,一樓住戶常樂於在小庭院中栽種大樹,樹蔭恣意往高處伸展,樓上住戶亦不以為意,默契互通,讓整個街道更顯綠意盎然。

雖說,現今民生社區的部分街區已漸「縉紳化」(gentrification),且隨著近年有富錦樹集團、微熱山丘等商業集團進駐,社區更顯商業化。但因著沒有捷運站經過,且刻意設計成T字型街道,也能大幅阻隔想借道路過的車流,走在這裡,大白天仍安靜得像適宜瞌睡的午後。

時常行經社區內的林君安說,傍晚透過點亮的窗扉,看到在挑高的公寓住宅內,裝有奢華的水晶吊燈或民族風吊飾,這是真真實實的台北小日子,活得滋潤,雖然還是需要爬樓梯,「但那又怎樣呢?日子不就是這樣嗎。」她笑著說。

李律鋒認為,老公寓的無所不在,反應出台灣人的惜舊,以及對私有產權觀念的重視。
李律鋒認為,老公寓的無所不在,反應出台灣人的惜舊,以及對私有產權觀念的重視。

載記蛻變中的城景

誠實來說,這些老公寓並非全無缺點。譬如有人詬病公寓住宅毫無公共空間,但林君安認為:「步登公寓是屬於城市的。」把空間讓給住居為主,舉凡公園綠地、健身房、電影院、游泳池、圖書館等設施,必須走出家門,仰賴城市裡的公共資源。

而老公寓若缺乏費心維護,則可能顯得落魄,或者因無外力的強制約束,恣意擴張加蓋,而變得面目全非、前凸後翹。

然而,這樣的民居之所以能在台灣屹立不搖,甚至都更不易,擅於觀察城市的逢甲大學行銷學系助理教授李律鋒直言,反映出台灣人對於居住環境的惜舊,以及社會上對於私有產權觀念的重視。

至於常與公寓在同年代建成的天橋,則是過往路權以汽機車為主思維下的產物。隨著行人路權愈受重視,無怪乎,不敷時代所需逐漸面臨拆除的命運。

因而可說,步登公寓,載記下城市發展歷程中的特定片刻。這樣的城景之所以被稱之為浪漫,雖是出於觀光客眼中異文化想像,但也若干程度地反映出,台灣人生活中的現實,是適應了台灣氣候、風俗、法規、生活習慣、社會發展,而展演出的獨特樣貌,或許並不完美,但也不是全無優點。

紛雜同時也饒富生氣的台灣街景,散發出台灣特有的感性魅力。(莊坤儒攝,蕭郢岑設計)
紛雜同時也饒富生氣的台灣街景,散發出台灣特有的感性魅力。(莊坤儒攝,蕭郢岑設計)

延伸閱讀

深圳地鐵口導盲磚直通廁所惹議 網友質疑:強迫視障人士上廁所?

師大女足案延燒…立委爆奧運「金牌守護神」參與計畫 長庚說話了

副教授嗆抽血受害生「全師大都要跟你道歉嗎?」 網怒:這是高教常態?

抽血霸凌案 副教授嗆被害學生「整個師大都要跟你道歉嗎?」遭炎上

相關新聞

可頌的100種可能 可頌的台灣味

來到台灣,除了珍珠奶茶、小籠包,請不要錯過可頌。有理念的烘焙師傅和創業者玩轉可頌的造型與風味,不僅有經典法式新月型的可頌,也有勇於嘗試加入台灣道地食材和新潮吃法的可頌。 台灣「可頌潮」讓你看到台灣美食的豐富、多元,也讓可頌迷重新定義何為完美可頌!

台北微醺夜 總有屬於你的祕密角落

你不一定嗜酒如命,也不一定是雞尾酒的愛好者。但是,你一定有和朋友聚會或和自己獨處的需求。 在台北,有著不少能滿足此類需求的酒吧。不管你尋求的是熱鬧喧騰,又或偏好隱密安靜,還是期待能像回家一樣的自在溫馨,都可以找到合乎個人需求的祕密角落。

灰白之間 洗石子建築的當代風情

到訪台灣人或外國朋友都愛逛的台北迪化街,除了體驗熱鬧的南北貨市集和感受當中的人情氛圍外,街廓裡逾百年的建築風情,不同時期的風格揉雜交融,是讓人移不開眼的亮點。而當中附在外牆、灰白色澤的洗石子,是街區裡安靜沉穩的存在,它被妝點在紅磚間,成為街屋牌樓洋風立面的裝飾,或與磚構造水乳交融,說洗石子構造是最富台灣味的建築特色之一,似乎不為過。

時代的容顏-壓花玻璃 窗台上剔透的台灣風景

近來在網路上討論熱絡的「台灣感性」,有人形容是清新且充滿學生感的調色,有人說是懷舊、溫暖、帶點隨性、復古的氛圍,當中的主題不離老屋、紅磚、鐵窗花、街景,還有一定不可或缺的海棠花壓花玻璃,共築了那曖昧又難以明確言說的「台灣感性」。

台灣,怎樣感性? 讀懂台式街巷的日常敘事美學

「台灣感性」(대만감성),是韓國人旅行台灣時,為台灣街景下的註解。 所指涉的對象,多數不脫屋齡動輒四、五十年起跳的老公寓,綠意盎然的植栽,同時夾帶著斑斕駁雜的霓虹店招,偶見停放街邊的摩托車、汽車,穿插公園綠地、中小學校園,搭配行道樹綠蔭鬱鬱蔥蔥,偶有可見天橋、平交道……。 他們說,這樣的風景,可愛、懷舊、放鬆、自在。

綠金發光的三支箭 台灣之光──毛豆

日本東京都、美國加州超市的貨架上,買得到產地標示「台灣」的毛豆,鮮綠的豆莢,Q彈的豆仁吃得到甜味之餘,還有著回甘的滋味。 台灣毛豆外銷日本、美國,長期以來維持高端市場的不敗地位,這是因為政府、豆農與加工廠發展出的三支箭,三箭合力,讓台灣毛豆持盈保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