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爆林俊憲訂陸貨 侯漢廷喊話「亭妃姐」:我只能幫到這了

麥當勞「香芋派」回來了!還有「港式超人氣甜品」搶先曝光

禿子燕子漢子合體 投票前黃金周新北拚萬人大造勢

灰白之間 洗石子建築的當代風情

洗石子具高度的可塑性,可任意塑形,圖為自來水園區自來水博物館。(林旻萱攝)
洗石子具高度的可塑性,可任意塑形,圖為自來水園區自來水博物館。(林旻萱攝)

【圖/文.台灣光華雜誌】

到訪台灣人或外國朋友都愛逛的台北迪化街,除了體驗熱鬧的南北貨市集和感受當中的人情氛圍外,街廓裡逾百年的建築風情,不同時期的風格揉雜交融,是讓人移不開眼的亮點。而當中附在外牆、灰白色澤的洗石子,是街區裡安靜沉穩的存在,它被妝點在紅磚間,成為街屋牌樓洋風立面的裝飾,或與磚構造水乳交融,說洗石子構造是最富台灣味的建築特色之一,似乎不為過。

不同於紅磚給人的溫潤質地,也異於當下流行的清水模顯現的冷冽理性,洗石子擬仿石材的厚重,近看其紋理亦不單調;高度的可塑性,又帶著手工匠藝的溫度,為建築帶來多元的風貌表情。

洗石子擬仿石材的厚重,近看其紋理亦不單調;高度的可塑性,又帶著手工匠藝的溫度。(林旻萱攝)
洗石子擬仿石材的厚重,近看其紋理亦不單調;高度的可塑性,又帶著手工匠藝的溫度。(林旻萱攝)

洗石子的誕生:石材的替代方案

洗石子是建築表面裝修材料的一種,以水泥混合砂石為主要材料,塗抹於建築表面之後,趁水泥未乾之際,用噴霧器去除表層的水泥漿,將石頭的質感裸露出來。

擬仿石材是洗石子最主要的效果,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葉俊麟說明,缺乏石材資源與考量開採成本,洗石子是建築石材的替代方案之一,另外一個優勢就是縮短工期,同時也減省經費。另外,洗石子可隨造型之需要任意塑形,這也是它廣受喜愛,歷經流行興衰仍持續至今的原因。

隨處可見的洗石子並非台灣的原生技術,而是日本人引進,在日本統稱為「人造石塗」,可再細分為洗石子、磨石子、抿石子、斬石子等,都屬於人造石相關工法。葉俊麟表示,「洗石子在日本運用也很廣,但比例還沒有台灣高。」

從平面到雕刻的匠心獨具

洗石子的美不只來自材料,更來自技術的演進與匠師的巧思。洗石子可分為平面洗石、泥塑洗石和開模洗石。平面洗石是最普遍的做法,多使用於建築外牆、柱身、台階等處,可保護結構體。二戰後流行的步登公寓,即可見洗石子被運用於立面上的裝飾與側背面。

泥塑洗石則是從傳統的「泥塑」基礎發展出來的,其工序是先用銅線或鐵線做出骨架,再以水泥漿仔細雕塑,之後運用洗石子的工法完成模仿石材雕刻的成品。泥塑是靠著匠師的手藝堆塑出花樣形式,從無中生有,必須具備相當的美術天分,「一般洗石子的施作多是土水師傅,在台灣很多泥塑洗石是出自剪黏師傅之手。」

開模洗石則是在「泥塑洗石」的基礎上再發展。當建築量體大,建築設計有重複性的構件裝飾時,「每個樣式都要從零開始,太耗工了,所以師傅們很聰明,當量大的時候,用模具複製,這種就叫開模洗石。」

已有90多年歷史的三峽拱橋,外型優雅簡練,橋體是以洗石子鋪面。(林旻萱攝)
已有90多年歷史的三峽拱橋,外型優雅簡練,橋體是以洗石子鋪面。(林旻萱攝)

街頭的低調風景

日治初期,北台灣使用洗石子技法的代表建築物首推建於1908年的「台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今「自來水園區自來水博物館」),外牆大量採用洗石子,並運用洗石子可塑性的特點,用開模洗石與泥塑洗石仿製愛歐尼克(ionic)柱頭、穗帶花飾與卷草紋飾,將洗石子作為石材替代物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1901年落成、1913年改建完工的原「台灣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仿歷史樣式建築形式洗石子的外牆,呈現洗石子工藝的精鍊成熟。

洗石子約從1910年~1970年被大量使用在建築外牆,在1930年代面磚出現後,更可見建築外牆裝飾由洗石子、紅磚和面磚組合成的多元搭配。1930年改建完工的台北北門郵局,外牆除了大面積的十三溝面磚,亦可在立面山牆、裝飾的柱頭、窗台下牆面看見使用洗石子的希臘式回紋雕刻、哥德式葉飾和球形花飾等多種造型。以紅磚建材搭配上白色洗石子外觀的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今「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西址」,1912年整建),外觀以紅磚與洗石子相間砌成,女兒牆上嵌入華麗的牛眼窗,並以在地的各式熱帶水果,如香蕉、蓮霧、鳳梨為綴。

透過官方的推動,洗石子迅速普及,從公共建築延伸至民間住宅,成為一種在地化的建築語言。建於1933年的新北市三峽拱橋,橫跨三峽河,是以精密力學測量所打造的拱橋,外型優雅簡練,橋體即是洗石子鋪面。全台許多老街上流行的牌樓建築,如台北迪化街的街屋、桃園大溪和平老街、三峽民權老街、台南新化老街等等,都可見匠師們精湛的洗石手藝。在寺廟裡可見洗石子龍柱,以洗石子工法完成的神龕,還有洗石子洗手台,洗石子毫無違和地融入了台灣人的生活中。

新芳春茶行的天井處,可見以洗石子施作的竹節落水管。(鄧慧純攝)
新芳春茶行的天井處,可見以洗石子施作的竹節落水管。(鄧慧純攝)

走進位在民生西路上,台北市市定古蹟的「新芳春茶行」,外觀是1930年代大稻埕華洋混合的現代建築,室內多處也以洗石子裝修,第一進天井處的洗石子欄杆,做成寶瓶形狀,象徵諧音「保平安」之意;在第二進及第三進間的天井,設有外形典雅的竹節落水管,取其節節高升之意,細看其質地亦是洗石子的工法。

洗石子不只是建築裝修的材料,更藏了一段段關於城市、匠心與美感的故事。它是構成台灣街景的靈魂細節,一種可被觸摸的詩意,訴說著一種台式靜美的生活哲學。想經驗「台灣感性」,摸一摸老屋的牆面,探一探樓梯的轉角,或許就能聽見洗石子的呢喃。

紛雜同時也饒富生氣的台灣街景,散發出台灣特有的感性魅力。(莊坤儒攝,蕭郢岑設計)
紛雜同時也饒富生氣的台灣街景,散發出台灣特有的感性魅力。(莊坤儒攝,蕭郢岑設計)

延伸閱讀

新北市文化局修復石滬體驗 守滬人守護三芝文化

雷射智慧銲接實現減碳製造

賴國弘反梁工法大面積覆土 創造建築多樣性生態

南鯤鯓代天府43年檜木牌樓遭吹倒 廟方不捨也心疼

相關新聞

可頌的100種可能 可頌的台灣味

來到台灣,除了珍珠奶茶、小籠包,請不要錯過可頌。有理念的烘焙師傅和創業者玩轉可頌的造型與風味,不僅有經典法式新月型的可頌,也有勇於嘗試加入台灣道地食材和新潮吃法的可頌。 台灣「可頌潮」讓你看到台灣美食的豐富、多元,也讓可頌迷重新定義何為完美可頌!

台北微醺夜 總有屬於你的祕密角落

你不一定嗜酒如命,也不一定是雞尾酒的愛好者。但是,你一定有和朋友聚會或和自己獨處的需求。 在台北,有著不少能滿足此類需求的酒吧。不管你尋求的是熱鬧喧騰,又或偏好隱密安靜,還是期待能像回家一樣的自在溫馨,都可以找到合乎個人需求的祕密角落。

灰白之間 洗石子建築的當代風情

到訪台灣人或外國朋友都愛逛的台北迪化街,除了體驗熱鬧的南北貨市集和感受當中的人情氛圍外,街廓裡逾百年的建築風情,不同時期的風格揉雜交融,是讓人移不開眼的亮點。而當中附在外牆、灰白色澤的洗石子,是街區裡安靜沉穩的存在,它被妝點在紅磚間,成為街屋牌樓洋風立面的裝飾,或與磚構造水乳交融,說洗石子構造是最富台灣味的建築特色之一,似乎不為過。

時代的容顏-壓花玻璃 窗台上剔透的台灣風景

近來在網路上討論熱絡的「台灣感性」,有人形容是清新且充滿學生感的調色,有人說是懷舊、溫暖、帶點隨性、復古的氛圍,當中的主題不離老屋、紅磚、鐵窗花、街景,還有一定不可或缺的海棠花壓花玻璃,共築了那曖昧又難以明確言說的「台灣感性」。

台灣,怎樣感性? 讀懂台式街巷的日常敘事美學

「台灣感性」(대만감성),是韓國人旅行台灣時,為台灣街景下的註解。 所指涉的對象,多數不脫屋齡動輒四、五十年起跳的老公寓,綠意盎然的植栽,同時夾帶著斑斕駁雜的霓虹店招,偶見停放街邊的摩托車、汽車,穿插公園綠地、中小學校園,搭配行道樹綠蔭鬱鬱蔥蔥,偶有可見天橋、平交道……。 他們說,這樣的風景,可愛、懷舊、放鬆、自在。

綠金發光的三支箭 台灣之光──毛豆

日本東京都、美國加州超市的貨架上,買得到產地標示「台灣」的毛豆,鮮綠的豆莢,Q彈的豆仁吃得到甜味之餘,還有著回甘的滋味。 台灣毛豆外銷日本、美國,長期以來維持高端市場的不敗地位,這是因為政府、豆農與加工廠發展出的三支箭,三箭合力,讓台灣毛豆持盈保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