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蘋果iPhone 16e、iPhone 16有差異嗎?差價8千該買哪一款?1表看價格、規格、功能

北約最大規模軍演!川普混亂下的歐洲要硬起來?

大S樹葬時間延後…傳具俊曄太不捨 盼有地方專屬愛妻

淺談2025年創投投資趨勢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創投市場近年來經歷了快速變化,尤其是在 2023-2024 年的全球經濟波動下,投資者對風險管理與回報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儘管全球創投市場整體募資難度加大,但 AI 領域仍然獲得了大量資金支持。根據 CRUNCHBASE 統計資料,2024 年第三季度,AI 相關新創企業吸引了高達 190 億美元的投資,占全球創投資金的 28%。

然而,投資者並未將全部焦點放在 AI 上,一些非 AI 領域也受到關注,例如:金融科技(FinTech)、監管科技(RegTech)、可持續發展技術(Sustainability Tech)等。本文將深入分析 2025 年的十大投資趨勢,協助創業者和投資人把握市場機遇。

AI 在製藥行業的應用:臨床試驗優化

AI 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特別是在臨床試驗的優化上。投資者認為,AI 可以透過改進受試者招募、試驗設計、資料管理和監控來降低成本、縮短試驗時間,並提高試驗的包容性和多樣性。這不僅能加速新藥的開發,也能改善全球醫療健康水準,減輕公共衛生負擔。

AI 在金融科技與醫療保健中的應用

投資者特別看好 AI 在個人財務管理和醫療服務中的應用。個人財務領域的 AI 工具能夠提供更直覺且個性化的理財建議,幫助消費者更有效地管理資金。在醫療領域,AI 則能改善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提高醫療服務品質,讓患者獲得更經濟、高效的醫療解決方案。

AI 驅動的垂直產業軟體(Vertical Software)

2024 年出現了許多 AI 驅動的垂直產業軟體(如保險、供應鏈、零售等),但目前市場價值的實現仍然滯後。2025 年的投資重點將集中在這些技術的聚合與商業模式創新上,透過新型分銷管道或現有企業網路來加速技術落地,使其真正創造經濟價值。

歐洲 AI 初創企業的崛起

歐洲的 AI 人才與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倫敦、巴黎、蘇黎世、慕尼克、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湧現出一批具有潛力的 GenAI (生成式 AI) 初創企業。例如 Eleven Labs、Hugging Face、Recraft 和 Synthesia 等企業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取得顯著成就。投資者將持續關注這些技術團隊,尋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AI 創業項目。

AI在傳統行業中的創新應用

許多傳統行業(如製造業、能源、物流等)仍然存在大量低效問題,而AI技術能夠提供強大的解決方案。投資人認為,隨著企業數位化進程加快,AI 在這些行業的應用將變得更加廣泛,並創造出新的市場機會。

監管科技(RegTech)與合規軟體

全球監管環境日益複雜,企業需要更高效的合規與資料管理工具。投資者看好專注于監管科技(RegTech)的初創企業,這些公司可透過 AI 和資料分析來説明企業遵守法規,降低合規風險,並優化治理結構。

金融科技:專注于基本需求與道德信貸

隨著消費者對於「先買後付」(BNPL, Buy Now Pay Later)模式的接受度下降,新一代的金融科技公司將專注於醫療、教育和住房等基本需求的信貸產品。這些產品將以更負責任的方式提供貸款,創造更可持續的信用生態系統,尤其是在信用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的市場。

穩定幣(Stablecoin)基礎設施與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市場規模高達190兆美元,B2B跨境支付的年交易額已達38兆美元,並預計在2030年前增長 53%。投資者認為,穩定幣技術正在從純粹的加密貨幣交易轉向主流金融基礎設施,使企業能夠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進行國際支付,從而創造巨大的市場機會。

消費者體驗創新:從醫療到媒體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高品質、個性化的體驗。投資人關注能夠提供卓越用戶體驗的創新公司,無論是在醫療、內容創作還是媒體產業。例如,Suno 公司開發的 AI 產品可以將幾個詞語轉化為獨特的音樂作品,這類技術將徹底改變消費者的內容消費方式。

可持續發展技術:重塑生產與消費模式

可持續發展仍然是 2025 年創投市場的關鍵關注點之一。投資者將重點放在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建築材料效率,以及推動迴圈經濟的新技術。例如,創新的隔熱材料能夠幫助建築降低能耗,實現環保與經濟效益雙贏。

結論:AI 與可持續技術引領創投市場

綜觀 2025 年的創投趨勢,AI 依然是投資焦點,無論是在醫療、金融、製造還是監管科技領域,其影響力都將持續擴大。此外,可持續技術的投資也日益受到重視,顯示出市場對環保與長期發展的關注。對於創業者來說,專注於這些關鍵領域並發展具有市場需求的技術與解決方案,將更容易吸引投資者的青睞。

這些趨勢不僅揭示了創投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也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寶貴的機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可以期待 2025 年將是創新與投資並行發展的一年。

作者:李淑蓮
現任: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主編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4期;歡迎加入《北美智權報》獨立網站會員,或使用訂閱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北美智權集團30周年回顧:與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共同成長的里程碑

從北美智權報轉型看媒體的演變:數位時代智權新聞的全新定位

WIPO通過《利雅德外觀設計法條約》:簡化保護程序、節省申請人時間及金錢

智慧局公告「2025年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 ─ 企業出題辦法」 誠摯邀請企業共襄盛舉

相關新聞

2025年AI領域掀波瀾:DeepSeek的衝擊與影響

DeepSeek最新推出的R1模型,訴求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提供ChatGPT等模型的替代方案,在高科技圈掀起一股熱潮,更曾讓輝達(Nvidia)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過去普遍認為,要打造出強大的AI模型,就必須投入數百億美元購買運算設備,DeepSeek的異軍突起,打破了AI模型開發遙不可及的既定觀念。

2024年全球非專利實施實體(NPE)訴訟趨勢分析

近年來,全球專利訴訟的趨勢持續變化,尤其是非專利實施實體(NON-PRACTICING ENTITIES, NPES) 的活動模式更是備受關注。這類實體企業擁有專利但不直接生產或銷售產品,而是透過授權或訴訟來獲利,因此,它們的行為不僅影響企業的專利管理策略,也對司法體系、技術發展與市場競爭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Core Wireless v. Apple 案留下的疑問:標準必要專利最佳宣告時機為何?

CAFC認為2018年CORE WIRELESS V. APPLE 案[1]的主要爭議在於NOKIA是否因為延遲宣告而獲得不公平利益? 此案在2019年更審時地院採納APPLE專家意見,認為如果NOKIA的宣告沒有被延遲,有可能系爭專利所對應的技術就不會被GPRS標準所涵蓋。筆者想探討此案是否有影響到主要5G SEP持有者的宣告時機?

5G標準必要專利競賽現況與發展趨勢

LEXISNEXIS於2025年1月發佈了《誰是5G專利競賽的領頭羊?》的報告(下稱《報告》)。目前5G 專利競賽顯示出激烈的全球競爭態勢,各國及各大廠商均投入大量資源爭奪技術領導地位。5G 技術的發展不僅影響行動通訊,還涵蓋物聯網(IOT)、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等多個領域,使得標準必要專利(SEP)的價值與影響力與日俱增。筆者將就《報告》內容,深入探討 5G 專利競賽的主要趨勢、關鍵競爭者、專利數據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專利師公會的使命與銳變:專訪新任理事長秦建譜

智慧財產權已成為全球競爭的關鍵資本,專利更是技術創新與市場優勢的核心資源。在台灣這個科技產業密集的國家,專利佈局與智財管理不僅影響企業競爭力,更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然而,隨著國際競爭加劇、科技發展迅猛、專利審查挑戰增加,專利師的角色與責任也正在轉變。如何提升專利師的專業地位?如何協助企業佈局全球專利市場?如何應對新興技術帶來的智財變革?《北美智權報》特地專訪新任專利師公會理事長秦建譜,深入探討專利師公會的未來發展方向、專利師角色定位、以及台灣智財權領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025智慧健康產品新趨勢:AI於數位健康領域持續深化

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且隨著壽命延長,人口的年齡結構將進一步高齡化,對醫療照護的需求隨之攀升。資策會MIC觀察2025年智慧健康產品新趨勢,從健康管理到數位療法,都朝向全方位、全天候、連續型管理與促進健康的方向發展,人工智慧(AI)也在健康、醫療、照護三大領域,持續推出嶄新產品與深化應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