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亞洲生技大展》2025 BIO ASIA 完美落幕 AI 創新成果展現台灣智慧醫療與生醫研發實力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台灣生技年度盛事─2025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Taiwan Exhibition)7/23~7/27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熱烈開幕,展覽規模再創新高,攤位數逾2,200個,並有高達8,800場廠商媒合會議。今年展會匯集來自19個國家、近850家指標大廠、使用近2,200個攤位,不僅穩坐亞洲最大生技盛會地位,更躋身全球三大生技展之一,展現台灣生技產業深厚實力與國際影響力!
2025亞洲生技大會規模再次創新紀錄,共舉行40場會議、逾180位講者分享全球創新趨勢與挑戰,展覽部分則創下2,200個攤位的新高,並有多達8,800場次媒合會議邀請,顯示產業參與熱度高漲。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今年有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韓國等50國超過600位國際代表遠道而來,共有超過2,300名與會者共襄盛舉,亞洲生技大會今年主題為「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Next Wave of Biotech Opportunities),擴大規模為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及區域合作三大論壇。
讓世界看見台灣在醫療大健康的潛力
全球生技協會(BIO)國家安全與國際事務副總裁Kelly Seagraves指出,BIO Asia-Taiwan是亞洲匯聚生技領袖、創新者與變革推動者盛會之一,這場大會更反映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驚人的成長動能,無論是供應鏈、早期研發商品化,唯有跨國協作才能突破重圍,而台灣正處於這場轉型的關鍵位置,BIO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共同舉辦BIO Asia-Taiwan,正是國際間攜手合作、推動產業鏈結的最佳範例。
行政院長卓榮泰特別蒞臨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卓榮泰表示,BIO Asia-Taiwan這場國際型的大型展會能讓世界看到台灣在醫療大健康的潛力,台灣生技公司營業額高達新台幣7750億元,更有多件台灣新藥成功進軍國際市場。目前行政院會議正在規劃「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將政府正在推動的「晶創台灣方案」進一步升級,強化在「生醫」與「農業」兩大重點領域的應用,對發展精準健康與智慧農業具有關鍵意義,未來將持續拓展通訊、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相關應用加速醫療創新,尤其是應用於「精準健康」與「智慧農業」。此外,賴清德總統已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加強癌症篩檢並設立百億癌症治療藥物基金,同時著重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並將於明年推動長照3.0,期望與全球攜手,進一步推動產業多元化,提升台灣在醫療與健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攝影/後製: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卓榮泰進一步指出,在生醫領域方面,政府透過晶片、人工智慧與半導體等關鍵技術,嘗試推動更多元化的整合,國科會並提出上、中、下游不同層次的發展目標,包括:上游聚焦於開發試製,中游著重於研發試量產,下游則持續鬆綁相關法規、提供實證場域,促進試製、試量產充分發揮。此外,此次國科會報告也提出「新世代解序生醫晶片技術與平台」;癌症多重基因檢測生物晶片系統、兒童癲癇性腦病變測試晶片、早期心房顫動檢測晶片等多項臨床檢測應用;以及「可攜式腦磁之大腦活性診斷輔助晶片系統」、「巴金森氏症數位治療裝置」、「多自由度胸腔科自動導航機器人」等先進醫療器材,期盼未來在健康領域上能為全人類帶來更多福祉。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則表示,國科會向行政院提報結合半導體與醫療、農業等產業的發展策略,未來將建構完整創新平台,推動數位療法、智慧檢測、癌症早篩、AI診斷等領域的發展,希望台灣產業都能與政府合作,逐步建立「國家隊」,從生技、健康照護與農業領域協助全世界。
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致詞指出,今年BIO Asia-Taiwan已成為全球三大生技展會之一,台灣將以亞洲創新中心之姿,聚焦科技創新、區域合作及生技投資三大方向。政府將持續推動健康平權與永續照護,並深化精準醫療、癌症與慢性病預防,藉由細胞治療、生物製劑、智慧醫療器材等領域,提升台灣在全球醫療科技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在此次開幕式中,特別邀請到卓榮泰、李鍾熙、生物產協理事長劉理成等頒發亞洲生技獎(2025 BIO Asia Award)與2025傑出生技產業獎。亞洲生技奬(2025 BIO Asia Award)表彰對亞洲具卓越貢獻之個人與機構,翁啟惠院士、菲律賓帝斯圖拉(Raul V. Destura)博士分別獲得今年個人獎,DCB生技中心榮獲則今年的機構貢獻奬。
傑出生技產業獎共15家廠商獲獎,「傑出生技產業金質獎」由生達、葡萄王獲選;「潛力標竿獎」得獎者為友霖、基米、圓祥生技、瑞磁生技、生合;「傑出新創獎」為漢康生技、捷絡、澄交,以及獲選「年度產業創新獎」的永笙的臍帶血幹細胞新藥REGENECYTE、工研院的創新雙標靶青光眼藥物、鉅怡智慧)的FaceHeart Vitals、正瀚的精準導向胜肽-POPs、葡萄王的康爾動乳酸菌球顆粒等15家公司上台領獎。
攝影/後製: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台灣展現AI生醫研發實力
2025亞洲生技大會 開幕典禮中,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邀集工研院、食品所與生技中心三大法人,共同打造技術成果專館並舉行開幕儀式。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致詞指出,本屆亞洲生技展適逢國際政經局勢動盪,藥品作為攸關民生與公共安全的關鍵戰略物資,所受影響程度尤為顯著。台灣在研發實力、法規環境與製程技術等面向具備優勢,是國際藥廠可信賴的合作夥伴。為深化接軌、擴大合作,台灣應整合上下游資源、強化技術密度與全球競爭力。此次專館的展出法人團隊長期投入的成果,並以「三段五級預防」為主軸,串連「精準醫療」與「安寧照護」的應用成果,涵蓋保健、預防、治療等領域,展現台灣生醫科技研發實力,為大健康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在今年經濟部技術司專館展出的12項創新技術中,包括以為銀髮族著想、兼具營養與口感的「植物性蛋白飲品精準調配與設備整合技術」、可延長疫苗效力的「免疫長效型CD40配體核酸疫苗佐劑」,以及降低副作用、提升療效的「新型抗發炎藥物FPR1拮抗劑」等三項亮點技術,以及多項運用AI技術或與AI相關的研發成果,例如工研院的「腫瘤外泌體富集檢測技術」與「外泌體分離純化與分析檢測服務」,以及食品所的「營養飲品智動調製」,體現台灣AI生醫的研發實力;在治療藥物研發進展方面,工研院展出「巨噬細胞嵌合抗原受體核酸藥物組成用於癌症治療」及「挽救乾式黃斑部病變視力之眼藥水開發」,而生技中心推出「強化型自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CAR-T免疫細胞治療」、「市場首見NTSR1靶向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為癌症與眼科疾病帶來全新治療契機。此外,食品所結合其專業技術開發的「植物動脂肪替代技術」和「微生物在食品質地與風味修飾技術」,順應動物替代趨勢,重新定義植物肉的口感與品質,為植物基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台灣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宣布聯合啟動
在全球醫療體系加速導入人工智慧技術的浪潮下,衛生福利部正在建構制度化的臨床AI驗證體系,藉由推動「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計畫,自2023年起攜手國內四大指標之醫學中心,打造全台首創跨院外部驗證中心,協助AI醫療模型以科學、安全、有效的方式落實臨床應用,並在2025年亞洲生技大展中舉辦台灣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聯合啟動大會,同步發表台中榮總、高雄長庚、三軍總醫院與亞東等四家醫院在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的最新成果。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表示,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的成立不僅是制度建構的里程碑,更是AI技術落地應用的關鍵轉捩點。過去AI模型常因缺乏跨院驗證而無法取得人口代表性的驗證樣本,如今透過「集中式資料驗證」與「聯邦式學習平台驗證」的驗證架構,開發者無需搬移原始資料,即可於多家醫院測試模型效能,兼顧個資安全與提升可信度。中心亦能依據TFDA規範出具標準化驗證報告;若模型未達標準,還可提供去識別化資料與再訓練建議,加速進入法規審查流程。四家驗證中心及其合作醫院已同步建置FHIR伺服器,打造台灣首座基於FHIR標準的跨院電子病歷資料庫,並整合譯碼檢索字典,促進資料互通與標準化,提升AI模型於臨床現場的實用性與可擴展性,進一步接軌國際資料交換趨勢,為智慧醫療應用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四家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均已啟動服務流程,多項AI產品已進入臨床驗證與法規申請階段,驗證中心也全面對外開放,歡迎國內外AI開發者踴躍申請參與驗證流程,共同加速技術落地、強化國際合作,攜手打造以信任為核心的智慧醫療新時代。
|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5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成為我們的訂戶,以掌握最關鍵的專利商標智財消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