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約最大規模軍演!川普混亂下的歐洲要硬起來?

大S樹葬時間延後…傳具俊曄太不捨 盼有地方專屬愛妻

台股下跌116點收23,487點 台積電下跌10元收1,080元

不只手機 研究:空氣污染也會干擾注意力

(首圖來源:Flickr/Lightchrome CC BY 2.0)
(首圖來源:Flickr/Lightchrome CC BY 2.0)

【文‧黃嬿】

現代人注意力都很短暫,記憶也很短暫,專家認為是手機訊息不斷干擾,使大腦功能退化,專注力與記憶都變差。現在有研究發現,不只因為外物分心,空氣污染也是一大因素,即使短期接觸壞空氣,也會影響人們專注於日常任務的能力。

空氣污染讓人心神不寧,日常工作變得困難。《自然通訊》期刊的新研究,分析 26 名參與者,分別暴露在高濃度的空氣污染或清潔空氣中,並在暴露前和暴露後四小時測試認知能力,測量工作記憶、選擇性注意力、情緒辨識、心理運動速度和持續注意力。

研究發現,即使短暫接觸高濃度的 PM2.5,也會影響參與者的選擇性注意力和情緒識別能力,無論正常呼吸還是嘴巴呼吸結果都一樣。

空氣污染會影響個人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避免干擾,以及以社會適當方式行事的能力。作者表示,暴露在空氣污染中的參與者,無法迴避會分散注意力的訊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因為一些事情而更加分心。

專注目標任務能力下降

認知功能涵蓋對日常任務處理的多種心理過程,其中選擇性注意力有助於決策和目標導向行為。作者舉例在超市購物這種日常生活行為,就涉這項認知功能,譬如按優先順序排列購物清單商品,同時忽略其他產品並抵制衝動購買。由於無法專注在任務目標上,因此當你走在超市走道,會更容易受到衝動購買的干擾。

此外,參與者在評估情緒辨識的認知測試表現也較差。情緒辨識有助於個人解讀社交暗示,指導人際互動時適當反應。研究發現,暴露在空氣污染下的人,很難分辨臉上是恐懼還是快樂,可能會影響我們與他人的行為方式。作者認為,空氣污染可能導致情緒失調,增加犯罪風險。

至於污染導致大腦功能失調的原因,是因為污染引起的發炎。雖然選擇性注意力和情緒識別能力變差,但工作記憶卻沒有受到影響,代表某些大腦功能對短期污染暴露具有更強的抵抗能力。

智力與生產力下降隱憂

研究警告,惡劣的空氣品質不只影響人類的肺,也會侵蝕大腦,損害智力發展和勞工生產力,對於依賴高認知功能的高科技世界來說,將產生重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為了對抗污染對大腦健康的有害影響,迫切需要採取更嚴格的空氣品質法規,以及公共衛生措施。

全球空氣污染早就大幅超標,世界衛生組織 (WHO) 建議 24 小時 PM2.5 暴露限值不應超過每立方公尺 15 微克,年限值不得超過每立方公尺 5 微克。然而,在污染更嚴重的城市,如德里, PM2.5 含量已高達每立方公尺 249 微克。

瑞士空氣品質技術公司 IQAir 報告,2023 受調查 134 國,只有七國空氣污染達年度安全水準,分別是澳洲、愛沙尼亞、芬蘭、格瑞那達、冰島、模里西斯和紐西蘭。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不想增加罹患失智症機率?除了酒精還要避開2類常見飲品

【動物冷知識】抹香鯨又叫「精液鯨魚」?害羞名稱背後有這原因

台中大里空氣品質達紅色警戒 市府加強稽查洗掃街

在人類大腦發現大量微塑膠 研究揭數量相當於一整隻塑膠湯匙

相關新聞

日本加薪只給年輕人 40~54歲冰河世代最慘

日本擺脫幾十年薪資凍漲,這幾年勞工收入大幅增加,2024 年春季薪資談判,平均薪資漲幅超過 5%,創歷史新高。雖然日本的起薪和薪資漲勢強勁,但只有年輕勞工享受到,中老年勞工的薪資成長實際上仍在停滯甚至下降。

雇主低估遠距工作魅力 研究:員工視遠距是福利=加薪

美國企業到美國政府,都在叫員工返回辦公室工作,專家不認為這些強制令會改變遠距工作的趨勢。一項調查發現,員工認為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遠距工作帶來最大的好處,許多員工為了能夠在家工作,他們願意減薪或是兼職。

校園禁手機學生會更好?研究:禁不禁都沒差

青少年花在社群媒體和通訊軟體時間增加,副作用是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差,身體活動越來越少,睡眠品質越來越差,教育程度越來越低,課堂破壞性行為也越來越重。但全球第一個評估全天禁止使用手機的學校發現,學校手機禁令,對學生幸福感與成績沒什麼幫助。

不只手機 研究:空氣污染也會干擾注意力

現代人注意力都很短暫,記憶也很短暫,專家認為是手機訊息不斷干擾,使大腦功能退化,專注力與記憶都變差。現在有研究發現,不只因為外物分心,空氣污染也是一大因素,即使短期接觸壞空氣,也會影響人們專注於日常任務的能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