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俱疲不必吃藥 瑞士小鎮引入博物館處方

【文‧黃嬿】
身心科診所一家家開,反應現代人生活步調太快、資訊爆炸導致焦慮與壓力已成為國病,然而心理問題不一定只能靠藥物,接觸藝術與美好事物,一直是有效解方。某瑞士小鎮要讓所有拿處方箋的患者,免費參觀博物館,透過藝術體驗,感受生命的活力。
藝術、音樂、舞蹈、體育等非藥物療法,可幫助人們應付壓力和絕望,恢復心理健康。2019 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研究發現,藝術促進心理健康,減少創傷影響,降低認知能力下降、虛弱和過早死亡的風險。
美國復健醫學會也表示,藝術創作,甚至只是觀看藝術品,都會對大腦產生影響,增加血清素、增加流向大腦與愉悅感有關的部分血液、培養新思考,想像更充滿希望的未來。
2024 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國家精神衛生辦公室之外,同時實施國家心理健康和福祉策略,包括所有綜合診所推出心理健康服務,增加公共部門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的數量,學校增加更多輔導員等。
新加坡政府也重視非藥物治療,藝術治療是經繪畫、繪圖或雕刻等藝術課程,治療精神疾病和改善健康。新加坡多數公立醫院、安寧療護醫院、復健中心、學校和社區都能找到藝術治療師。
藝術治療用意是讓患者壓力時也自由表達和談論情感。新加波藝術治療師表示,許多患者正在處理危及生命的疾病或面臨重大醫療,壓力下或是當認知和情感處理受影響時,患者很難以語言表達感受,藝術提供間接交流,讓壓力紓解。
心理健康已是全球問題,不只新加坡重視,瑞士四分之一民眾都有心理健康問題,政府與醫療機構合作,提供藥物治療之外處方,如瑞士西部文化資產豐富的小鎮諾夏特 (Neuchâtel),最近為居民啟動為期兩年實驗,讓患者參觀博物館,且是醫生治療的強制令。
瑞士地方政府表示,藝術可幫助放鬆心靈,也可為預防藥物,除了藝術體驗增強心理強度,參觀博物館需要起身走出家門,算長時間體力活動,強制令可讓病人走出家門,多活動。
如果成功,政府可將計畫擴展到戲劇或舞蹈等其他藝文活動,計畫實施者表示,雖然瑞士國家醫療保健體系療法並不包括藝術文化,但如果實驗結果非常有效,有朝一日,藝術體驗也有機會成為提升整體國民幸福感的國家處方箋。
- Stressed? Sick? Swiss town lets doctors prescribe free museum visits as art therapy for patients
- Mental health is now on the national agenda – let’s cut to the chase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