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剴剴案保母認罪 蔣萬安祭重罰:劉姓姊妹各罰60萬元

巨業客運撞死東海女大生二次輾壓 檢起訴過失致死不認殺人

高雄某國小老師遭爆要學生背誦白色恐怖受難者「遭刑求遭遇」 引不滿

高雄某國小五年級社會課老師遭爆疑似使用不適當教材。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某國小五年級社會課老師遭爆疑似使用不適當教材。記者郭韋綺/翻攝

政治意識形態入侵校園情形嚴重,議員踢爆,高雄某國小五年級老師使用不適當教材,一名社會課老師補充教材充斥白色恐怖受難者及戒嚴時代黨外異議人士遭遇的對待,內容暴力、血腥,除要求小學生背誦還要隨堂考,質問「這是給小學生適當的教材嗎?」;教育局表示,將調查是否違反行政及教學中立。

高雄市議會今天教育部門業務質詢,議員許采蓁接獲退休老師的家長陳情,小孩學校社會課老師補充教材的「連連看」列出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受難者林義雄、陳文成、鄭南榕、作家江南、雷震、施明德,內容闡述鄭南榕自焚、江南遭暗殺及林宅血案等。

另份教材提及多名黨外人士遭遇酷刑對待,包括戴腳鐐、吃鹽飯、打耳光、香煙薰眼、毆打下體、剝奪睡眠等,內容描述充滿暴力血腥,小學生除被要求背誦每個受害者遭遇,還要在課堂考試,質疑「不用這種內容就不能教白色恐怖,還是老師意識形態太強?」

許采蓁指出,背誦受難者遭遇刑求的細節,無法真正了解歷史脈絡和時空背景,反增加仇恨及暴力,她認為這份補充教材恐已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國民教育法、教育基本法等法規。

許采蓁強調,白色恐怖不是不能被討論的歷史,但用散播恐懼的教學方式並不適當,要求教育局查明老師使用不當教材的事實,予以相關處置,並提醒各級學校教學維持中立,公民教育課程內容也應強調思辨及廣納所有觀點。

教育局長吳立森答詢,教材及編纂必須基於歷史事實,且符合行政中立,考量學生適齡、心智成熟程度為基準撰寫,讓學生充分理解歷史時空環境下,台灣爭取民主與政治改革過程,針對此案將會立即展開行政調查。

高雄某國小五年級社會課老師遭爆疑似使用不適當教材。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某國小五年級社會課老師遭爆疑似使用不適當教材。記者郭韋綺/翻攝
議員許采蓁接獲陳情指高雄某國小五年級社會課老師疑似使用不適當教材。記者郭韋綺/翻攝
議員許采蓁接獲陳情指高雄某國小五年級社會課老師疑似使用不適當教材。記者郭韋綺/翻攝

小學生 教育局 白色恐怖

延伸閱讀

曾任高年級導師...女老師2月才到校任職卻墜樓 議員曝:挑戰極大

看見幸福台灣/高雄…港都錢景 魅力十足

看見幸福台灣/高雄市長陳其邁 三招兌現幸福承諾

高雄馬祖直飛航班6/6啟航 要看藍眼淚更方便了

相關新聞

桃園宋屋國小接待北市學伴 讓城市孩子攀樹又炕窯

落實教育部優質戶外教育計畫,桃園市宋屋國小昨迎來台北市的「玩伴學校」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讓來自首都30名師生藉...

師生比高、校長也得四處籌錢 從南韓、越南看台灣菁英教育困境

以前台灣的教育成果傲視亞洲,豈知近年來,不僅韓國重點扶植20所科學高中,連越南的私立中學也全力發展教育...

趕路的雁AGP反毒電影院 巡迴新北三芝國中

全人關懷協會社團法人中華趕路的雁開啟AGP-3D防制兒少藥物濫用反毒電影計畫,近來在市議員鄭宇恩的邀請下來到三芝區的三芝國中大禮堂,播放反毒影片,在影片開播之前,還有淡水分局的員警也來到現場進行遠離電子菸的宣導,透過這場活動,帶給三芝國中的兒少滿滿的反毒、反菸的觀念。

新北雙溪牡丹國小親子花藝活動 打造社區共學典範

新北市雙溪區的牡丹國小,以其豐富的藝文素養與友善校園文化,持續為在地家庭與新住民打造溫馨有愛的學習環境。今(30)日,學校特別舉行「親子花藝感恩活動」,邀請花藝師鄭彤彤老師親自授課,吸引近70位親子報名參加,溫馨氣氛洋溢全場,也為社區共學樹立良好的典範。

新北淡水國小學童採收香草義賣捐贈 助世展會做公益

新北市淡水區淡水國小每年都會由美術班老師帶著學生來到校園當中的香草園體驗種植香草,除了學習認識植物外,這些香草也有附加價植,透過淡水香草街屋蔡老師加工成為香草茶包,過去1年,義賣了有8400元的收入,而日前學校也邀請到台灣世界展望會,讓淡水國小的學童了解需要受捐助的對象,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過生活,讓學童投票決定要捐助給那些貧困兒童國家。

台南女中的人權教育課 用「她和我的故事」觸動人心

台南女中、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今舉辦講座「她和我的故事—猶太大屠殺的記憶傳承」,邀請以色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