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約最大規模軍演!川普混亂下的歐洲要硬起來?

大S樹葬時間延後…傳具俊曄太不捨 盼有地方專屬愛妻

台股下跌116點收23,487點 台積電下跌10元收1,080元

淨零技術再進化 解鎖太陽光電的未來可能

「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
「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

【撰文╱陳怡如】

太陽光電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沙崙作為臺灣綠能科技的研發重鎮,工研院日前舉辦「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期促成國內外綠能領域產研合作,攜手邁向綠能新紀元。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淨零轉型箭在弦上,世界迎來新一波的綠能革命。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於「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中表示,隨著AI應用日益蓬勃,臺灣預計到2030年用電量將增長12%至13%;同時,淨零壓力也讓產業對綠電的需求愈來愈高。因此推動太陽光電發展,不僅是提升臺灣能源自主的必要措施,更是確保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經濟部能源署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建置「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集結了多家國家研究機構的資源,提供實場性能及試量產示範驗證,為產業化最後一哩路注入強勁動能,將助力未來商業推動和國際市場的擴展,進一步促進產業對綠能的投資與國際合作,推動臺灣成為亞太綠能產業的中心。

「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匯聚包含工研院、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泓德能源、旭東環保、荷蘭離岸光電業者Solar Duck、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國內外產學研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為臺灣太陽光電發展提供可行的方向與多樣化解決方案。

提升光電效能與土地複合利用 突破地狹限制

在太陽光電方面,2023年太陽光電占臺灣綠電的48%,是綠電的主力。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張簡樂仁指出,臺灣地狹多山,太陽光電設置面臨土地限制,可透過兩種方式解決,第一是提升太陽能電池及模組效能,例如效能從20%提升至30%,土地需求可減少32.8%;第二是推動土地複合利用,包括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建築太陽能板及浮動光電等方式。

「從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來看,第一代BSF(Back Surface Field;背面電場)發電效能大約只有20%,到第三代TOPCon(穿隧氧化鈍化接觸),發電效能便提升到28.7%,而到第五代Tandem(堆疊型太陽電池),發電效率更可增加到45%。」張簡樂仁強調,工研院持續推動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短期聚焦於提升TOPCon效能,長遠目標是無縫過渡至第五代堆疊型太陽電池(Tandem)技術,讓發電效率突破45%。

土地複合利用方面,離岸光電可突破土地限制,具有低成本、高擴充性等優勢,並可與風電整合成「離岸風光」複合系統,特別適合臺灣西南部海域的條件。未來再生能源滲透率將達7成,但再生能源「看天吃飯」的高間歇性,可能也會對電網的系統能量平衡、系統慣性和電能品質等方面產生影響,儲能與電力轉換技術對於未來電網穩定至關重要。

會中也從前瞻光電材料的角度,探討其他非晶矽電池技術。傳統太陽能電池以矽材料為主,發電效率要再向上突破,挑戰不小。因此,薄膜太陽能電池(如CIGS)、三五族化合物及鈣鈦礦電池等非晶矽電池逐漸受到重視。其中,鈣鈦礦電池則因高效能、低成本、半透明等特性,被認為是最有潛力取代矽晶太陽能電池的技術,但在耐濕性、抗氧化性及大規模量產上仍有待突破。

創新技術與材料 煥新能源使用面貌

國際論壇之外,現場也展示眾多綠能技術亮點成果。「可撓式矽晶TOPCon模組」結合高效的TOPCon(穿隧氧化鈍化接觸)電池與模組可撓性,提供靈活高效的綠能解決方案。該模組採用工研院開發的先進TOPCon技術,能有效降低光源反射,顯著提升光電轉換效率。與傳統鈍化射極與背面太陽電池(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s;PERC)相比,TOPCon太陽電池高溫穩定性更佳,低照度或高溫氣候下的發電量衰減率更低,可節省10%以上用地面積,特別適合臺灣。

工研院更開發特殊的薄型塑料基板,打造可撓性模組,不僅可彎曲,更具備輕量化優勢,整個模組重量可大幅減少70%,易於搬運並可快速安裝。團隊也考量未來放置戶外的需求,打造特殊的疏水表面,不易殘留髒汙和水漬,致使發電效率降低。特別適合用於特殊造型的建築,以及對負重較為敏感的場域,如大樓外牆和高速公路隔音牆。未來,這項技術甚至可拓展至交通載具的車頂等多樣化應用。

工研院研發的「可撓式矽晶TOPCon模組」結合高效的TOPCon電池與模組可撓性,可用於特殊造型的建築立面,提供靈活高效的綠能解決方案。
工研院研發的「可撓式矽晶TOPCon模組」結合高效的TOPCon電池與模組可撓性,可用於特殊造型的建築立面,提供靈活高效的綠能解決方案。

新材料也成為關注焦點,鈣鈦礦材料不止可用於發電,也能用來做X光檢查。工研院研發的「鈣鈦礦X光閃爍體」,與現行X光材料碘化銫閃爍體相比,鈣鈦礦閃爍體展現出優秀的X光轉換效率和解析度,可提升15%的靈敏度,達到低劑量與快速顯影,可減少病患的輻射暴露;其可撓性設計可讓X光檢測時一次到位,減少病患頻繁換姿勢的麻煩,提升檢查效率和舒適度。

運用「鈣鈦礦X光閃爍體」製作出的鈣鈦礦X光平板感測器應用領域廣泛,不僅適用於醫療檢測,還可用於工業非破壞性檢測,如電路板檢測等。這項技術目前已與國內光電廠商合作,完成廠內驗證,未來有望應用於多種產業。

鈣鈦礦X光平板感測器應用領域廣泛,適用於醫療檢測,也可用於工業電路板檢測等,目前已與業界領導廠商睿生光電展開合作。
鈣鈦礦X光平板感測器應用領域廣泛,適用於醫療檢測,也可用於工業電路板檢測等,目前已與業界領導廠商睿生光電展開合作。

移動式能源設備 讓市集更永續

夜市是臺灣特有文化,在淨零排放風潮下,夜市也要更永續。工研院「Ecube移動式能源解決方案」四四方方的外型就像「十八仔」的大骰子,頂端與四壁都是太陽能板,地板則配備儲能設備,可將多餘的太陽能儲存起來,無論晴雨、晝夜,皆能不間斷供電。現場實際示範用儲存的太陽能,供應電風扇、冰箱等設備電力,儲存的電量則依電池大小決定,具備可擴充性。

模組化的小巧體積,可隨處移動組裝,並擁有離網支援和快速部署的優勢,特別適合在市電牽線困難的戶外展覽及擺攤使用。目前E-Cube已在今年臺南大武崙綠能市集及臺南海安路市集亮相,展示在戶外市集中的應用潛力,未來也能應用在電力不足的偏鄉,或是因災害而臨時斷電的救災情境中,作為推動淨零的實證典範。

工研院Ecube移動式能源解決方案能將白天的太陽能儲存起來,無論晴雨、晝夜,皆能不間斷供應綠電。
工研院Ecube移動式能源解決方案能將白天的太陽能儲存起來,無論晴雨、晝夜,皆能不間斷供應綠電。

延伸閱讀

川普擬取消拜登電動車政策 加強圍堵中國產品 對全球電池材料徵收關稅

提產業低迷解方 光電業籲地面電站負面表列

太陽能內需市場低迷 產業呼籲政府朝三大方向前進

《FF7重生》明年1月上PC!總監濱口直樹:希望別製作不適當的模組

相關新聞

鳳梨葉變身萌貓紙盒 工研院攜旺萊山獲德iF設計獎

廢棄鳳梨葉變身可愛又實用的「旺萊貓」環保紙盒!工研院攜手旺萊山,將鳳梨葉與再生紙結合製成紙盒,兼具存錢筒與擺飾功能,不僅解決農業廢料問題,還提升產品價值,實現永續理念,創新設計理念更獲得2024德國iF設計獎肯定。

淨零技術再進化 解鎖太陽光電的未來可能

太陽光電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沙崙作為臺灣綠能科技的研發重鎮,工研院日前舉辦「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期促成國內外綠能領域產研合作,攜手邁向綠能新紀元。

全球創新高峰會首度登臺 臺灣領航世界科技創新浪潮

2024年,全球創新盛會High Level Forum高峰會首次在臺舉行,吸引國際級專家以「創新生態系:驅動未來韌性社會」為主題,分享科技如何應對全球挑戰。透過論壇,臺灣展現其產業實力與國際合作潛力,為構建韌性社會與永續未來注入新動力。

眺望2025/特用與生質材料邁向綠色低碳

特用化學品是工業製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淨零排放願景下,特用化學品也須加速低碳轉型,而生質材料則是材料低碳永續的重要解方。工研院「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聚焦特用與生質材料的綠色發展,探討單一材質設計、可拆解技術及減碳管理等策略,為相關產業注入綠色創新動能。

眺望2025/AI應用大爆發 先進電子需求高

電子產業深受全球終端產品市況影響,在AI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高速發展,以及世界各國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下,先進電子材料需求大幅提升。「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關注先進電子材料發展趨勢,預估未來產業的驅動力仍是以半導體、先進封裝、印刷電路板材料為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