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科技業大廠搶才 台科大徵才博覽會釋1.6萬職缺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今舉辦徵才博覽會,吸引210家企業開出逾1.6萬個職缺。圖/台科大提供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今舉辦徵才博覽會,吸引210家企業開出逾1.6萬個職缺。圖/台科大提供

近年資電產業夯,半導體、科技大廠紛紛祭出高薪搶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今舉辦徵才博覽會,就吸引210家企業開出逾1.6萬個職缺。更有不少企業提供獎學金與培育計畫,其中,華碩提供最多4年共112萬元,要提早鎖定優秀人才。

台科大說,本次徵才博覽會共210家企業參與,提供逾1.6萬個職缺,涵蓋科技、半導體、資通訊、製造、金融及綠能等領域;更有129家廠商提供實習機會,協助學生提前接軌職場,還有34家企業專門開出外籍生職缺。

台科大表示,本次參與企業包含台積電、艾司摩爾(ASML)、光寶科技、英業達、大立光、台達、廣達、鴻海、美光、光林智能、希達數位以及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等知名企業。其中,科技業與製造業占比超過7成,金融、資通訊及營造業也有近40家企業參與,並有68家廠商深入校內舉行徵才說明會,提供職場趨勢與發展機會解析。

然而,隨著產業缺工問題浮現,多家企業更加碼提供獎學金與完整的新秀培育計畫,其中,華碩提供最多4年共112萬元獎助學金提前網羅菁英,顯示企業對人才儲備的迫切需求。

台科大校長顏家鈺表示,台科大憑藉國際化環境與密切的研發、產學合作,培育許多具實作與國際經驗的高端技術人才,使學生畢業生能快速銜接職場。期待就業博覽會成為企業與優秀人才的最佳媒合平台,助力學生開創理想職涯。

此外,近期於GTC展會與NVIDIA聯手發表最新AI技術的光寶科技人資長劉邦亨也指出,去年光寶新進員工中有高達35%來自台科大,顯示學校培養科技人才的卓越成果。為了培育更多潛力AI人才,光寶也推出不分科系、不限背景的「3大Young Talent Program」LIGHT SEEKER全英文實習、Pilot.Z和LiMI等儲備幹部計畫,透過AI、Big Data、Copilot及Digital Twin等技術課程,培養具備專業+AI技術的π型人才。

近年資電產業夯,半導體、科技大廠紛紛祭出高薪搶人。圖/台科大提供
近年資電產業夯,半導體、科技大廠紛紛祭出高薪搶人。圖/台科大提供
除了正職職缺,此次台科大徵才博覽會更有129家廠商提供實習機會,協助學生提前接軌職場。圖/台科大提供
除了正職職缺,此次台科大徵才博覽會更有129家廠商提供實習機會,協助學生提前接軌職場。圖/台科大提供

台科大 職場 職缺
🌧️下雨擔心冬天衣服晾不乾?有一法寶讓衣服立刻乾爽🌞>>

延伸閱讀

研究應用強化連結 台科大推致茂論文獎總獎金150萬

台北市長蔣萬安拍板廢公館圓環 台大教授:早就該拆了!

首獲友邦元首祝賀 巴拉圭總統同慶台科大50周年校慶

公費留學預算遭刪減?立委駁斥求澄清 教育部回應了

相關新聞

培育綠領人才...環境部攜手28大專院校 4月下旬陸續開課

「綠領人才」搶手,成為產業界爭相延攬的對象,預估未來五年,綠領人才需求成長1到3倍。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結合全國28所大...

北市滿50歲保母占7成8六都最高 社會局:到宅保母未被採計

托育聯盟等民間團體今指出,台北市50歲以上的保母比例從六年前的七成增至目前的七成八,六都最高。北市社會局表示,在宅保母年...

投訴同事敲鍵盤吵又自言自語…她請主管換座位 下場竟被資遣

職場上除了專業能力,和同事的相處也是一門學問。近日有女網友在Dcard發文抱怨,自己到新公司一個月,因為隔壁同事實在太吵、影響她工作,便主動詢問主管是否能換位子,怎料最後被公司資遣,讓她超傻眼。

AI衝擊職場!十年前「取代風險最高職業」預測大翻車 人類更累了

據日媒「J-cast news」報導,2015年時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曾預測,日本近半數工作將被AI取代,並列出「最可能消失的職業」與「最不易被取代的職業」。但十年後的現況顯示,這些預測與現實發展大相逕庭。

想把人逼走!OL淚訴懷孕後「老闆變了」 網全挺撐下去:別留情面

懷孕不是逼走人的藉口!一名孕媽在Dcard發文淚訴,和老闆一直相處融洽直到自己懷孕,對方開始以各種藉口處處針對只為把她逼走。明明知道她懷孕還刻意指派勞力活,工作內務也是各種刁難與干擾,她委屈的說「每天上班都很焦慮,同事都很怕會影響到寶寶」坦言越來越越沒有動力上班。

真的很爽?他看保全「整天玩遊戲」 過來人揭辛酸:最沒尊嚴的工作

他許多人找工作會尋找「錢多、事少」的職缺。日前有位網友表示,他下班會去兼職外送員,每次看到社區保全都是坐著在玩遊戲,尤其夜班保全還可以睡覺,讓他羨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