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熱傷害!綠色和平:高溫降低勞工生產力、六都潛在經濟損失397億

近年夏季氣溫愈來愈高,近3年成人熱傷害病例成長74.4%,顯見高溫對健康影響加劇,戶外工作勞工作業也因此更嚴峻。綠色和平統計推估,2022年至2024年六都熱危害小時呈現上升趨勢,六都熱危害總小時數從1148個小時增至1796個小時,若嚴格執行勞動部的熱危害指引,第三級以上熱危害就避免勞工從事戶外工作,再以最低工資、每月正常工時174小時計算,將造成六都近397億元的潛在經濟損失。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綠色和平以勞動部指引為推估標準,第三級以上熱危害就應避免讓勞工從事戶外工作,統計出2022年至2024年六都熱危害小時普遍呈現上升趨勢,總小時數從1148個小時增加到1796個小時。以農林漁牧、營建工程、水電燃氣供應業為戶外勞工,再以最低工資、每月工時174小時估算,可能造成六都近397億元的潛在經濟損失。進一步細分六都的戶外勞工人數、三級熱危害時數,以高雄市的潛在經濟損失最高,其次為新北市。
方君維說,從上述數據顯見高溫除增加勞工健康風險,也會造成勞動生產力下降,進一步造成經濟損失,若政府不採取有效行動,勞工的經濟與健康將持續受到高溫衝擊,整體社會的經濟韌性也將受損害。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高溫作業環境無所不在,像是廚房、鍋爐等熱能作業環境或者外送員,都可能導致熱危害。重要在於明確雇主義務,未來應有跨部會協調,增加環境因素危及勞工的更精準判斷,讓勞雇雙方有所依循,精準辨識風險,才能有效預防、減緩風險跟危害。
台大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則以農民為例,研究發現農民長時間曝曬於烈日下,慢性脫水導致農民罹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是非農民的2.12倍,隨著氣溫上升,每上升1度,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更會增加8%,台灣氣候溼熱,要特別注意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健康風險。
楊孝友說,政府調適政策有其必要,像是讓農民穿空調服,能減緩腎功能惡化,台灣的法規稍慢,目前追蹤勞工腎傷害的定期健檢停留在鍋爐、鋼鐵業,其他可能導致熱危害的作業型態未納入定期健檢,就不會被偵測出來,醫院端也還沒有職業熱傷害的通報。
綠色和平呼籲經濟部應盡速提出高溫對整體經濟影響評估,同時要求企業落實綠電責任,勞動部則應強化雇主再教育,且擴大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對象,並加強宣導與教育,讓雇主清楚理解熱危害預防措施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