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周末大雷雨轟北北桃!雙溪「山區暴雨」國家級警報響

影/高雄男酒駕衝對向車道釀1死4傷!高職生載女友噴飛慘死 奶奶認屍痛哭

南台灣昨深夜藍綠色火球劃過夜空 鄭明典:疑似火流星

政治不追求真相而是選票!免費福利越多、代價越高:通膨讓窮人付出最多

通膨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通膨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治上,政府「免費」提供各項全民福利這種成本高昂的提案,對有些選民來說可能非常有吸引力,因為有人認為—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是真是假—政府增加的成本是由向「百萬、億萬富翁」徵收更多稅收來支應的。

從社會正義的角度來看,有些選民或許會認為這是合宜的結果,但合宜性無法排除可行性的問題。

政治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選票。

對政治人物而言,只要大部分選民相信這些辭令,他們就成功了。

但是,從公眾角度來看,既然「百萬、億萬富翁」不一定會乖乖配合,政府免費大放送的福利政策成本會由「百萬、億萬富翁」所繳的稅來吸收的這個說法,就是一個非常需要實證檢驗的立論。

那些以為自己從政府拿到的「免費」福利是由別人買單的人可能會發現,由於通貨膨脹,最後為這些福利買單的人是他們自己。

通膨「稅」

正如紙上的稅率不見得課徵得到,有的事物雖然不是稅,卻具有與稅收相同的效果。通貨膨脹就是其中之一。

當稅收不敷各個群體的「免費」福利開銷時,政府可以增發債券,額外募集資金來彌補赤字。

在市場上賣掉的債券,發債的成本加上利息會轉嫁給未來的納稅人。

但是,如果債券銷售情況不理想,聯邦準備系統就會出面購入—聯準系統是合法有權創造貨幣的聯邦政府機構。然後,當這些額外的貨幣進入市場流通,結果就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造成價格上漲,最終結果就是每個人的金錢(無論所得如何)都會失去部分價值。

這就像是對每個人課稅,從最窮的人到最富有的人無一倖免,每個人和「百萬、億萬富翁」都要為自己的金錢繳納相同的稅率。

但是,對貨幣徵稅與對有形資產徵稅不同,比方說廠房或不動產,它們的市場價值在通貨膨脹期間反而會增加。

由於窮人不太可能擁有廠房、不動產等其他在通膨期間會增值的有形資產,他們的資產中,現金的占比通常較高,因此資產承受的通膨「稅」率也較高。

簡單來說,通膨「稅」比較像是累退稅,在以較高的價格購買雜貨、汽油或其他消費品時繳納。

只要社會福利的接受者沒有看到政府提供「免費」物品與他們最後承擔的高物價之間這層關係,從政府獲得「免費」福利的假象就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這種情況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政客—他們向選民提供「免費」福利(「是權利,不是特權」)來吸引選民,而選民最後承受通膨下的物價上漲,繞了一圈為福利付出代價。

為了掩蓋自己的行徑,政治人物會用「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這種晦澀的行話稱呼這個重要機制(也就是聯準會創造貨幣購買政府債券),而不是用大白話說政府為了購買「免費」放送的東西,印更多鈔票給自己用。

有時候政府會採用聽起來更具技術性的術語「QE2」指稱第二輪貨幣創造,聽起來比簡單明白的「印更多鈔票給政客花」更讓人拜服。

(本文摘自感電出版《不平等的錯覺》,作者:湯瑪斯・索威爾)

債券 聯準會 貨幣 通膨 量化寬鬆

相關新聞

新聞眼/美中談判主戲 台灣恐淪備案

美國總統川普八日宣布重大貿易協議,但白宮記者會卻晚了四十分鐘還沒開始,讓所有屏息以待的記者都捏了一把冷汗,深怕雙方沒有談...

理財線上/放大勞退金 新制帳戶不急請領賺分紅

勞退新制是勞工除了勞保老年給付之外,另一筆重要的退休金,相較於勞保有破產危機,勞退新制退休金則是毫無風險,因此勞工放大勞...

關稅衝擊 經長:健康產業要放眼世界

二○二五生策年會昨日舉行,現場生醫界人士雲集,科技業人士如廣達創辦人林百里等,也在與會之列。經濟部長郭智輝發表專題演講,...

立院三讀通過實施條例…還假於民 國定假日增五天

蔡政府時期砍七天假,藍白力推「還假於民」,立法院會昨(9)日上演表決大戰,最終三讀通過國民黨、民眾黨「4+1」版本的「紀...

國定假日增五天 工商界:營運成本大增

立法院昨(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大幅增加國定假日,工商團體相繼發表聲明,呼籲政府相關部會應積極研...

國定假日增五天 觀光、零售業樂觀商機

立法院三讀通過新增五天國定假日,觀光與零售業者普遍看好,認有助於帶動旅遊高峰與商機循環,形成「假期紅利」效應,進一步活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