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交易價金履約保證 抵禦買賣交易風險

不動產交易中約七成的糾紛可透過履約保證化解,有效保護交易雙方的權益。(圖:信義房屋提供)
不動產交易中約七成的糾紛可透過履約保證化解,有效保護交易雙方的權益。(圖:信義房屋提供)

買房屋堪比人生大事,其實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迷思,例如覺得履約保證只對買方有利,如果是賣方根本不需要。然而,在不動產交易中,仍然存在著各種風險,安新建經表示「履約保證不僅能保護買方,同樣保障了賣方的交易安全與權益!」

去年,桃園便有人佯裝買方,和賣方屋主約定以1,500萬元的價格成交,並當面交付140萬元頭期款取信於屋主,同時土地代書以辦理銀行貸款為由,要求賣方先提供房屋所有權狀及印鑑。日後,買方藉口將付款期限遞延至三個半月,賣方在等待買方交付尾款期間,突然遭遇地下融資公司人員上門要查看屋況,屋主不解,便向地政機關查證才發現,房屋竟然在簽約當天就已經被過戶,並設定給地下錢莊抵押權1,440萬元,這才驚覺自己被詐騙。

安新建經履保部經理楊家怡表示,「儘管不動產交易詐騙案件數量不多,但是因為金額龐大,只要遇到一次詐騙,就可能導致畢生積蓄化為烏有。」類似的「買屋詐貸」案件屢見不鮮,如過去轟動一時的「沈代書案」,即為詐騙集團聯合不肖代書與仲介,假借買房名義進行詐騙。楊家怡指出,「雖然先交付權狀及印鑑證明不符合買賣程序,但是對許多人來說,買賣房屋一輩子可能就一、兩次而已,因為不熟悉其中流程,就容易上當受騙。」

安新建經向來以流程控管嚴謹來保護買賣雙方交易之價金,另外對合作方的代書及仲介在進行合作訂約前都會先進行安全篩選,為買賣雙方進行安全把關,提供更高的保障。這些「假買賣真詐欺」案例中,若交易時雙方有選擇承作價金履約保證,就會有第三方專業人員協助把關,有效降低賣方、賣方交易的風險。履約保證制度要求買方在交屋前將全額價款匯入專屬履約保證帳戶,並由銀行全程保管。同時,履約保證將款項支付交由信託專戶管理,避免人為經手帶來的風險。

楊家怡指出:「不動產交易金額動輒上千萬,使用履約保證雖然須支付交易金額萬分之六的費用,但是卻可以為買賣雙方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不動產交易選擇履約保證,如同掛上一個「安全認證」標章,在交屋前買賣的價金是匯款進專屬的「履約保證專戶」由銀行保管,直到確認貸款金額足夠,才會把產權過戶給買方,避免任何一方居心不良想中飽私囊的「人禍」,降低雙方交易過程可能的疑慮。

其實,不動產交易中大約七成的糾紛,都可以透過價金履約保證化解。買方常見的風險包括房屋產權爭議、產權抵押權餘額高於房價,以及一屋多賣等情況,而賣方則擔憂過戶後無法收到尾款或買方違約產生的損失。履約保證的介入不僅保障買賣雙方權益,還能在貸款、稅務或其他突發問題中提供專業協助,確保交易順利完成。

楊家怡提到,去年央行貸款緊縮,許多買方因為貸款延遲面臨違約風險,安新建經在當時協助買賣雙方協調修正買賣契約;雖然這波過渡期即將結束,但這也顯示出,在交易不動產的過程中,很難避免遇到大環境等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與風險,因此選擇優質的履約保證服務,便是多了一層安心保障。

詐騙集團 買房

延伸閱讀

2024年總銷售業績破兆元 永慶春酒席開近600桌慶豐收、最大獎抽休旅車

管委會電梯貼公告「違建由購買者承接」 仲介撕毀挨告

東岸商場產權爭議宣判...藍指謝國樑護產有功 綠批犯政治上錯誤

基隆東岸商場產權爭議敗訴 NET轟謝國樑未替市民著想將上訴

相關新聞

東南亞最大浮沉台船、自主打造預拌船到手 揮軍海事市場「皇昌營造準備好了」

皇昌(2543)營造強勢進軍海事市場、展現企圖心,近六年來前後投入超過50億元、不僅打造國內最大全能船機隊,更深化專業工...

美撤中國小額包裹豁免 業者:空運市場需求大於供給

美國取消中國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恐波及廉價中國電商平台,影響台灣空運商機。貨攬業者表示,美國通膨讓當地民眾轉向中國電商購物...

新竹火車站商圈地價調降 信義房屋析房價仍穩

新竹市政府最新公告全市土地現值平均漲幅達5.06%,但火車站前舊城區因商業活動疲弱,地價考量實際利用情形適度調降。不過信...

不動產交易價金履約保證 抵禦買賣交易風險

買房屋堪比人生大事,其實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迷思,例如覺得履約保證只對買方有利,如果是賣方根本不需要。然而,在不動產交易中,...

中鋼董座黃建智:「快、穩、準」強化體質韌性穩定獲利

中鋼(2002)4日舉辦新春開泰祈福典禮,董事長黃建智強調,全球鋼鐵產業變化多端,中鋼不能鬆懈,要以「快、穩、準」三字訣...

中鋼舉辦新春開泰祈福典禮 持續落實二軸三轉策略

中鋼(2002)4日舉辦2025年新春開泰祈福典禮,由董事長黃建智擔任主典官,總經理陳守道、執行副總經理鄭際昭與中鋼企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