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年急診壅塞已達前所未有嚴重」急診醫學會罕見求救

獨/新光三越氣爆停業影響櫃哥櫃姐生計 另闢台中第二賣場這日開賣

獨/房屋稅新制首影響 基隆2萬戶沒設籍恐多繳逾1.17倍

基隆房屋稅總戶數15萬餘戶,但針對去年6月30日以前自住房屋,經篩選尚無戶籍登記者高達2萬多戶,稅務局寄發設籍輔導通知書。記者游明煌/攝影
基隆房屋稅總戶數15萬餘戶,但針對去年6月30日以前自住房屋,經篩選尚無戶籍登記者高達2萬多戶,稅務局寄發設籍輔導通知書。記者游明煌/攝影

房屋稅新制去年7月起實施,攸關大眾權益的自住用房屋稅率,增訂須於該屋辦理戶籍登記才能適用,今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首度受影響。基隆房屋稅總戶數15萬餘戶,但針對去年6月30日以前自住房屋,經篩選尚無戶籍登記逾2萬戶,稅務局寄發設籍輔導通知書,提醒要在3月24日前設籍,否則得多繳1.17倍以上房屋稅。

基隆市稅務局房屋稅科長陳怡君表示,房屋稅新制去年7月起實施,增訂須於該屋辦理戶籍登記才能適用自住用房屋稅率,今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首度受影響。房屋稅新制「設有戶籍」才能享有自住房屋1.2%優惠稅率;如果是符合條件且為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稅率還可加碼降到1.0%。

陳怡君指出,今年3月24日前,若是沒有屋主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任何一人戶籍登記的自住房屋,今年5月就會按其他住家用房屋稅率2.6%到4.8%課徵房屋稅,每年房屋稅至少差1.17倍以上。

稅務局統計,基隆要繳納房屋稅總戶數約15萬餘戶,其中自用住宅占九成,非自用住宅占一成。基隆為確保民眾權益,針對113年6月30日以前自住房屋,經資料篩選尚無戶籍登記者約有2萬多戶,已2月12日起再次寄發設籍輔導通知書,提醒屋主要在3月24日前辦理戶籍登記。

稅務局表示,基隆自用住宅約13.5萬戶,經資料篩選尚無戶籍登記者約有2萬多戶,約占一成四,民眾可能未注意,或者把輔導通知書當詐騙信件,去年8月已寄送仍未登記者多,因此第二次寄送,提醒「這不是詐騙信件」。

稅務局說,自住房屋設戶籍的人除了本人、配偶外,直系親屬也可以。所謂「直系親屬」,包括「直系血親」,例如父母、祖父母、子女、養子女、孫子女等; 也包括「直系姻親」,例如岳父母,公婆,繼父母,繼子女等。但兄弟姊妹是旁系親屬,並不符合自住房屋的規定。

稅務局並提醒,民眾如為節省房屋稅而辦理戶籍遷移,最好先考量是否會影響請領社會補助或其他租稅優惠。例如老年津貼、育兒補貼等,有規定要設戶籍;此外,如果家中車輛為身心障礙者用車並已免牌照稅,若車主為本人或配偶以外親屬,則必須與身障者同戶籍。所以遷戶籍前,請記得要一併評估。

此外,遷入戶籍必須由遷入者(未成年子女由法定代理人或戶長)親自或委託他人攜帶原戶籍地戶口名簿、遷入地戶口名

簿、遷入者國民身分證及印章,洽戶政機關辦理;如果要另立1戶,則應另提供單獨立戶的證明文件,例如房屋所有權狀、最近1期的房屋稅繳納證明等資料直接向遷入地戶政事務所申辦。

房屋稅 自用住宅

延伸閱讀

影/上銬畫面曝光!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涉詐助理費 羈押禁見

重開羈押庭不到1小時...陳怡君涉貪遭收押 士林地院理由出爐

影/逆轉!開庭不到一小時 陳怡君遭士林地院羈押禁見

影/陳怡君重開羈押庭 地院前雙手合十哽咽:拜託大家相信我清白

相關新聞

獨/房屋稅新制首影響 基隆2萬戶沒設籍恐多繳逾1.17倍

房屋稅新制去年7月起實施,攸關大眾權益的自住用房屋稅率,增訂須於該屋辦理戶籍登記才能適用,今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首度受影響...

打房又一樁…提高房屋課稅標準 直接衝擊高單價小宅

政府打房又一樁!財政部近日公布「113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標準」,針對105年以前取得的房屋,若無法提供取...

媒合手續費發票中千萬獎 國稅局查無營業事證允領獎

民進黨立委李坤城今天指出,有學生應徵籃球家教,獲得某家教網所開的媒合手續費60元發票,該發票中了統一發票新台幣千萬大獎,...

賣舊制中古屋 三步驟報稅

財政部官員提醒,民眾去年若有出售適用舊制課稅的中古屋,今年5月報稅時記得申報,報稅時可牢記三大步驟,依序為檢視成本資料、...

企業換新車 列帳有眉角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提醒,企業車輛汰舊換新取得退稅,並非企業營業收入,應作為資產成本或未折減餘額的減項,應依據適當會計方式進...

婚後土地續享優稅 有撇步

民眾享有地價稅自住優惠,與配偶、未成年受扶養親屬合計全國僅限一處土地能適用,因此民眾婚前各自擁有土地,婚後可能有一處必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