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季將至 房東、租戶與資產族申報權益一次整理

5月報稅季將開跑,今年最大變革之一是房租支出改列為特別扣除額,租屋族有感受惠;房東則應妥善留存房屋修繕等因租賃而發生的費用相關憑證,以利抵稅,並要記得將押金算入租賃收入;有殼族去年若有出售舊制房屋應主動申報所得,避免因短漏報而挨罰,彙整不動產稅務須知一次掌握。
申報綜所稅時,列舉、標準扣除額只能擇一,在外租屋的上班族,過去可能直接使用標準扣除額,因此就算有額外的租金支出,也無法列舉扣除,使房租支出扣除額「看得到卻用不到」。
房租支出扣除額改成列舉扣除額 租屋族可望有感減稅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會計師游雅絜指出,今年房租支出扣除額首度由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同時,扣除金額上限調高為新台幣18萬元,讓租屋族使用標準扣除額之外,還可另外再減除最高18萬元的租金支出,提升省稅效果。
游雅絜提醒,房租支出特別扣除額設有排富條款,若申報戶綜所稅適用稅率20%以上,或股利按28%稅率分開計稅,或適用最低稅負制須按20%課徵基本稅額者,即便有租屋自住,仍不可申報扣抵。若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在境內有房屋者,亦不得扣除。
不過,若資產族群遇5大情況,仍可適用房租支出特扣額。首先,黃、紅單危險房屋;第2,已毀損面積占整棟面積達5成,經地方政府認定必須修復才能使用的房屋。第3,繼承取得共有房屋,且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持分合計不到一整戶。
第4,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因就業、就學、就醫因素而異地租屋,且持有的房屋要符合自住、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第5,納稅義務人符合特定規定,與配偶各自辦理結算申報者,也就是因分居而有需求在外租屋。
此外,游雅絜提醒,若要申報房租支出特別扣除額,除本人及配偶名下無房外,應進一步考慮受扶養直系親屬名下是否有房產。比方說單身的A小姐申報扶養母親,但因母親名下有房,會導致今年無法適用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此情況可能進而使A小姐整體綜所稅負擔,比沒申報扶養母親還來得高,建議民眾留意試算。
今年報稅季,房東要以去年全年租賃收入,減除必要耗損及費用後的餘額為租賃所得,列入綜合所得總額申報綜所稅。
游雅絜提醒,出租房屋若有收取押金,房東要記得將這筆款項按中華郵政1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算入租賃收入。
再者,游雅絜表示,出租一般房屋(非社宅)的租賃所得申報方式有2種,一種是不需證明文件,一律以當年度房屋租金收入的43%列為必要費用。另一種是採列舉扣除方式,房東必須對因租賃而發生的合理、必要損耗及費用,逐項提出證明,比如房屋折舊、修理費等,提醒房東妥善留存相關費用憑證,以利抵稅。
房子無償借給親朋好友做生意 須計入租賃收入申報
游雅絜提醒,納稅義務人若將房屋無償借給配偶或直系親屬以外的親朋好友,供「做生意或執行業務」使用,即便是無償,仍要按照當地一般租金標準,計算租賃收入,申報綜所稅。
另外,財政部每年都會發布「房屋及土地當地一般租金標準」,據此作為後端稽徵實務參考,以釐清房東申報的租金所得是否合理、以及有無誠實申報。
財政部強調,租金標準是稽徵機關用來設算房東租金收入的「指標」之一,比方說若有佛心房東以較便宜的租金出租,可出具租約、金流,佐證實際出租金額比當地一般租金還低,國稅局會傾聽其意見、參考鄰近區域行情,核實認定,所以民眾申報租賃所得時,按實際情況申報即可。
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向金融機構辦理自用住宅房貸的利息支出,符合2大條件,今年報稅可以列舉扣除,扣除上限為30萬元,且每一個申報戶以一屋為限。
首先,房屋必須是登記納稅義務人、配偶或所申報的受扶養親屬所有;再者,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於113年度在該地址辦完戶籍登記,且此屋必須無出租、無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游雅絜表示,納稅義務人去年如果改向另一家金融機構貸款償還原來的購屋貸款,今年報稅時,在原貸款尚未還清的額度內所支付的利息,可核實減除,支付轉貸銀行的利息,則需按比例計算後列報扣除;同時,要記得檢附轉貸相關文件,例如原始貸款餘額證明書、清償證明書、新借款契約等資料,供國稅局核認。
此外,游雅絜提醒,民眾去年有出售舊制房屋(即房地在104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者),若可明確知道實際交易價格及原始取得成本,要以「賣價減成本」計算獲利課稅,無法證明或查清賣價、取得成本,就得靠財政部公布的「個人出售房屋財產交易所得標準」來設算課稅,並於今年5月報稅季時,主動申報這項財產交易所得,以免因短漏申報而受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