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贈禮券、服務 要列收入

財政部。聯合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聯合報系資料照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時,若額外附贈禮券、消費積點、保固等服務,即使這些項目是免費贈送且未立即履行,仍屬於整體交易一部分,相對應收入須在銷售當下認列,不能延後處理,若未申報恐面臨補稅與罰鍰。

國稅局官員表示,這是實務上常會碰到的財務、稅務不一致情況,企業在處理稅務時應特別留意,以免產生漏稅。

官員解釋,根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企業的財會處理上,對於保固服務這類未立即履行的項目,允許估計其價值並列為「遞延收入」,等到實際提供服務時才認列為收入。

不過在稅務上,這種處理方式並不被接受。官員說明,因為從稅法角度看,企業在提供商品或勞務的當下,就已經完成一筆包含附贈服務的交易,附加的保固雖未即時履行,但仍屬交易收益的一部分,因此應與主要交易一併在銷售時入帳,不得遞延。

舉例來說,甲公司2021年度銷售價值5億元的機器設備,並開立統一發票,附帶提供一年免費保固,該公司依財務會計準則,將其中800萬元估計為保固服務的收入,帳列為遞延收入,並未在當年度辦理營所稅申報時一併列入營業收入。

雖然該處理在會計上無誤,但稅務上卻構成短報所得,所幸甲公司在被列案查核前,主動發現錯誤並依《稅捐稽徵法》的申請更正補報,補繳應納稅額與利息,才能免遭稅局裁罰。

官員進一步指出,企業在編製財報時,可依一般會計原則操作,但在辦理營所稅結算申報時,務必要注意會計與稅法之間的認列差異,依法調整營業收入,確保稅額申報無誤,若有遞延收入但未依法調整,日後經稽徵機關查核,除需補稅外,還可能遭裁罰。

國稅局呼籲,企業應建立正確的會計與稅務觀念,如對申報內容有疑義,也可主動洽詢所屬稽徵機關,釐清財務會計、稅務處理常見的差別,以保障自身權益,避免誤踩法規紅線。

國稅局 營所稅 財報

延伸閱讀

子女向父母買房 做履保可避稅?專家:有地政士多了一筆收入

2025報稅/免提移轉訂價報告 三情境

增僱員工補助款 要列收入

不僅威脅取消哈佛免稅資格 川普傳也將腦袋動到這群組織身上

相關新聞

政治不追求真相而是選票!免費福利越多、代價越高:通膨讓窮人付出最多

政治上,政府「免費」提供各項全民福利這種成本高昂的提案,對有些選民來說可能非常有吸引力,因為有人認為—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是真是假—政府增加的成本是由向「百萬、億萬富翁」徵收更多稅收來支應的。 從社會正義的角度來看,有些選民或許會認為這是合宜的結果,但合宜性無法排除可行性的問題。 政治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選票。 對政治人物而言,只要大部分選民相信這些辭令,他們就成功了。 但是,從公眾角度來看,既然「百萬、億萬富翁」不一定會乖乖配合,政府免費大放送的福利政策成本會由「百萬、億萬富翁」所繳的稅來吸收的這個說法,就是一個非常需要實證檢驗的立論。 那些以為自己從政府拿到的「免費」福利是由別人買單的人可能會發現,由於通貨膨脹,最後為這些福利買單的人是他們自己。

稅率提高一定能多收錢?有錢人不是綿羊等著被剃毛:冰島減稅後反而多收

儘管「富人」財富的沒收與重分配政治上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實際上能實踐多少,取決於「富人」有多麼像棋盤上的棋子般任人擺布而不會有任何反應。 如果「富人」能預見重分配政策並做出反應,政策的實際成果可能將迥異於預期。 在絕對君主制度或極權獨裁的國家中,政府可以毫無預警地突擊,對經常被當做沒收對象的「百萬、億萬富翁」實施大規模的財富沒收。 但是,在民選政府國家,沒收性課稅或其他形式的沒收規定在付諸法律落實之前,必須經過公開提案,隨著時間過去向選民爭取足夠的政治支持。 如果那些「百萬、億萬富翁」對所有動靜不是漠不關心,就很難對即將臨頭的沒收和重分配政策全然無所知覺。我們也不能假設他們會像綿羊一樣,乖乖等著被剃毛。

考慮回台 Gogoro規畫美股下市

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股價去年九月中旬跌破一美元,四月底向那斯達克提交轉板申請後,日前已獲得那斯達克通過,但據了解,由...

台幣每升值3% 主計總處:GDP將下調0.1個百分點

新台幣匯率五月初展開史詩級升值,不僅出口商恐慌,全民也相當關注;對於台灣總體經濟影響,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昨日在立法院接...

新聞眼/美中談判主戲 台灣恐淪備案

美國總統川普八日宣布重大貿易協議,但白宮記者會卻晚了四十分鐘還沒開始,讓所有屏息以待的記者都捏了一把冷汗,深怕雙方沒有談...

東台精機宣布策略投資永進機械 擴大全球版圖強化營運體質

工具機大廠東台(4526)9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第1季合併財報,同時宣布將取得國內老牌工具機大廠永進機械10%股權,雙方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