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別急著報稅!蘇家宏律師揭密:年收90萬繳稅差1.7萬「關鍵在這招」

小資族投資股息ETF可減稅適用5%所得稅率者,投資鼓勵股息享8.5%稅額抵減,等於「倒扣稅」,每年最多可抵8萬元。本報資料照片
小資族投資股息ETF可減稅適用5%所得稅率者,投資鼓勵股息享8.5%稅額抵減,等於「倒扣稅」,每年最多可抵8萬元。本報資料照片

報稅季登場,對於年收入不高的小資族來說,想省稅除了薪資扣除額、免稅額等基本節稅工具外,其實靠「鼓勵股息」也有意想不到的稅務優勢。律師蘇家宏就分享一位年收入90萬元的才藝老師,如何因為領股利,實際繳稅金額比主管少了1.7萬。

蘇家宏表示,這位老師為典型「存股族」,年薪約70萬元,加計鼓勵股息收入共計90萬元。由於其中20萬元為鼓勵所得,因此在報稅時能適用「鼓勵所得合併課稅抵減稅額」的優惠,也就是該筆股利所得可享8.5%稅額扣抵、上限8萬元。

案例對比:同樣90萬 稅差1.7萬

以2024年(報稅年度為113年)報稅計算來看,假設兩人所得皆為90萬元,扣除免稅額(9.7萬)、標準扣除額(13.1萬)、薪資特別扣除額(20.8萬)後,綜合所得淨額為45.4萬元,適用稅率為5%,應納稅額為22,700元。

但若其中有20萬元為鼓勵所得,則可再減除8.5%的稅額抵減,也就是再少繳17,000元,最終只需繳5,700元。蘇家宏強調:「存股族這筆鼓勵抵減稅額,實際上讓總繳稅金額比純領薪水者少了1.7萬,等於多領現金,實質收入更高!」

哪些人適用?5%稅率族最有感

根據蘇家宏分析,若綜合所得總額在103.6萬元以下,或鼓勵所得在94萬元以下,都適用此項優惠。其中「適用5%稅率的小資族」是最有感的一群,因為本身繳的稅不多,卻可抵掉更多,最高甚至能倒扣。

「你本來就只要繳5%,現在再抵8.5%,等於淨拿回來3.5%,」蘇家宏說,這樣的「小確幸」,讓有穩定股利收入的投資人比純靠薪水者更能掌握稅務節奏。

注意!高所得者未必適用

對於所得稅率較高者(如30%、40%),該項鼓勵所得抵減的效果相對有限。蘇家宏提醒:「這些人可能適用『鼓勵所得分離課稅』,採固定28%的稅率反而更划算。」

此外,若投資人透過購入KY股(設籍海外的企業)或海外基金,其股利則列入「海外所得」,適用最低稅負制,並非綜合所得課稅計算。此舉也是不少高資產族群的節稅策略。

實用建議:不一定參與除息 出借股票也能節稅

蘇家宏還分享幾項額外的節稅操作,例如:

不參與除權息

可避開股利納入課稅,改以價差操作,獲利不列入所得稅。

借券收息

股票出借所得被視為租金收入,同樣能避開鼓勵所得稅的影響。

對此他總結:「努力工作當然重要,但若懂得如何結稅與投資,實質收入差更多。記得,學會賺錢,也要學會留下錢。」

◎本文內容已獲 蘇家宏律師 授權改寫,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薪資 薪水 繳稅 節稅 稅金 特別扣除額 所得淨額 律師 存股族 報稅

延伸閱讀

美債價格崩到入土⋯怎麼「套著配」才舒服?郭哲榮慘遭揶揄

川普喊降稅台灣卻不理?財政部:貨物稅暫不調整 網酸:跪求川皇制裁

台人低薪才迷高股息?鄉民揭真相:兩大優勢讓人難抗拒

00919第二季配息有機會落在0.7到0.72元?阿愷:搭00878成分股重疊度低

相關新聞

共有房屋有條件放寬適用自住稅率? 財部:審慎研議

囤房稅2.0今年首度開徵,非自住房屋稅率比自住更高。針對共有房屋適用稅率,財政部今天表示,如果僅有一名共有人符合自住條件...

美國擬課5%匯款稅引焦慮!專家建議持續關注但毋須恐慌

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於美國時間5月18日晚間通過稅改新案《偉大美麗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

美眾議院修法擬徵5%匯款稅 資誠:投資匯款非課稅範圍

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於美國時間5月18日晚間,通過最新稅改法案「大又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存股族別急著報稅!蘇家宏律師揭密:年收90萬繳稅差1.7萬「關鍵在這招」

報稅季登場,對於年收入不高的小資族來說,想省稅除了薪資扣除額、免稅額等基本節稅工具外,其實靠「鼓勵股息」也有意想不到的稅務優勢。律師蘇家宏就分享一位年收入90萬元的才藝老師,如何因為領股利,實際繳稅金

綜所稅申報 留意四錯誤

今年綜所稅申報期間自5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報稅過程中常見有四大類錯誤,包含扶養親屬、所得、扣除...

醫院兼賣保健品 要課營業稅

近年不少醫療院所除提供醫療服務,也兼營販售保健食品、化妝品、眼鏡等商品,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提醒,這類非屬醫療本業銷售行為,...

商品推薦

FB留言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