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正常也難倖免?7成台人「體重正常型肥胖」 醫給這建議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安欣瑜說,台灣有70%至80%民眾內臟脂肪偏高,屬於「體重正常型肥胖」。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安欣瑜說,台灣有70%至80%民眾內臟脂肪偏高,屬於「體重正常型肥胖」。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3/realtime/3148964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春節期間偏好大魚大肉,容易導致原本苗條的身材在年後復胖,其中有70%至80%台灣人內臟脂肪偏高,屬「體重正常型肥胖」,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安欣瑜建議,民眾可在地中海飲食的基礎上採211餐盤,並維持每周的運動習慣,維持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肥胖的定義,是指累積在身體裡過多的脂肪,達到損害健康的程度。安欣瑜表示,除了體重,腰圍與體脂率也是參照標準,其中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體脂率大於25%,女性的腰圍超過80公分,體脂率大於30%,就是肥胖。
「單以體脂率來看,台灣有70%至80%的人達到肥胖標準。」安欣瑜說,意即70%至80%民眾屬體重正常型肥胖(NWO),也就是BMI在標準範圍內,但內臟脂肪過高,除了引發身體慢性發炎,釋放包括TNF-α、IL-6等因子,降低胰島素敏感性與血管彈性導致動脈硬化,也可能出現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影響心血管健康。
許多人已有三高,卻仍以為身體很健康。安欣瑜提醒,一旦民眾發現健檢報告中的血壓、血糖、血脂已是不符體格標準的紅字時就要當心,其中膽固醇除了有關心血管血液流動的順暢度,還牽涉到肝功能,過高的膽固醇容易引起脂肪肝,增加其他疾病及癌症風險,或成為代謝症候群的苦主。
針對體重正常型肥胖,安欣瑜不建議採用坊間流傳的偏方減重,可能導致肌肉流失或慢性便秘及腸漏症,不如貫徹控制飲食與運動習慣,其中211餐盤,即在地中海飲食的基礎上,採每餐含2分之1蔬菜類、4分之1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其中應以雞鴨等動物的白肉代替紅肉、4分之1全穀類,包括糙米、燕麥、地瓜、南瓜、芋頭等原型食物,並避免加工食品。
至於運動,安欣瑜表示,每周進行150分鐘中度有氧運動、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也宜維持2次肌力訓練,預防復胖,但除了運動,更消耗熱量的是「非運動性產熱」,也就是打掃、陪小孩玩、走樓梯,效果可能是運動的3倍以上,並避免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