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立醫療擴大補助180萬人受惠 醫:更應要配合居家醫療

衛福部健保署去年7月1日起,針對特定疾病且具行為能力的住院病人,提供每人終生一次「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但截至今年3月51家院所,共申報155人次,與計畫上路時須達到6萬人次的目標有一段差距。健保署最新公告,自5月1日起將新增擴大「65歲以上重大傷病病人」等對象,預估約180萬人受惠,更由住院患者擴大至醫院門診與基層診所服務。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預立醫療決定(ACP)是一個人仍具備清楚意識及表達能力下,預先對未來可能失去表達能力時,決定醫療照護方式。去年7月1日起,針對特定疾病且具行為能力的住院病人,提供每人終生一次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完成簽署者,由健保支付3000點。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委陳依婕指出,為增進預立醫療決定服務的可近性,5月1日起擴大新增「65歲以上重大傷病病人」,及「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或全民健康保險地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的六十五歲以上多重慢性病病人」對象。同時,由住院擴大至醫院門診與基層診所服務,落實善終權益。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理事、台北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說,健保署原設定住院病人完成簽署,由健保支付3000點,但住院病人的身體狀況不佳,往往無法簽署,且簽署時需有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共同在場,這也很難臨時安排,導致成效不彰,這在張時政策設定時,已經可以預見。
方俊凱指出,最新公告收案可擴及醫院門診與基層診所,若配合居家醫療進行,確實能增加更多簽署人數,以他的經驗,曾到中風患者家中進行居家醫療時,由於患者家人都在場,在護理師、社工師的共同協助下進行簽署,十分順利。
方俊凱說,立院今將針對「病主法」進行修法研議,而有相關意見提到為增加ACP簽署人數,應放寬心理諮商所等也可以納入,但他認為,簽署ACP是種醫療行為,須由專業的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執行,這是不可或缺的,以確保病人權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