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張淵翔收押成功關鍵曝光 搜索住處新發現「查扣多項證物」

「南京出生」申請國防醫遭取消資格 師大附中生難接受:從未有陸籍

別掉以輕心!專家示警新冠沒有離開 再次感染死亡率增加4.5倍

立法院厚生基金會今舉辦「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政策檢討」公聽會,邀請行政部門、專家學者代表,檢視檢討現行制度。記者李青縈/攝影
立法院厚生基金會今舉辦「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政策檢討」公聽會,邀請行政部門、專家學者代表,檢視檢討現行制度。記者李青縈/攝影

今年起新冠疫情在低點波動,但年初經歷三年來最嚴峻流感疫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也寫下歷年新高,大家對呼吸道感染疾病仍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長莊人祥指出,新冠疫情沒有明顯季節性,主要受到病毒株轉換,近期出現緩升現象。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示警,感染過新冠後, 再次感染死亡率增加約4.5倍。

新冠肺炎雖不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但是新冠帶來得的免疫負債尚未明顯趨緩,各類呼吸道傳染病仍影響國人健康,更一度造成醫院急重症照護量能負載過重。立法院厚生基金會今天舉辦「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政策檢討」公聽會,邀請行政部門、專家學者代表,檢視檢討現行制度。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瑜分析2019年至2024年類流感健保醫療利用情形,不論就醫或門診人次跟費用,2019年後逐步下降,2021、2022年呈現低點,之後漸漸上升,呈現U型區線。2024年流感相關醫療點數約29.6億點,已接近疫情前水準;避免呼吸道讓輕症病人,因春節期間診所休診,到急診就醫、排擠量能,預計明年西醫基層部門專款編列1.2億元,並爭取納入常規預算。

王復德說,65歲以下再次新冠確診,將增加4.49倍全因死亡風險,意即各種原因死亡風險增加,並且未來12個月內,因為其他病原體感染風險也增加。我國戰後嬰兒潮世代約500萬人,占總人口數22%,現已進入60歲階段(約指1946年至1964出生者),呼籲政府放寬新冠高風險族群年齡,從65歲下修至50歲,讓更多高風險民眾能及時獲得保護,避免遺憾發生。

「新冠並沒有離開。」,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說,目前還有10%超額死亡,呼籲加強基層防疫量能,提早便是優下介入高風險對象,加強主動召回和整合式疫苗服務。

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呼籲,加強基層攔截患者,不只要提高檢驗費用,並且透過綜合式快篩整合流感、新冠、RSV等篩檢,也避免患者不適。台灣急診醫學會感染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賴昭智則呼籲,健保署應放寬PCR給付。

健保署 新冠肺炎 死亡率 疫情 風險

延伸閱讀

招商150億新北小巨蛋BOT二度流標 專家、議員直指1問題

想減肥卻「不吃早餐」是大忌 專家建議3個無負擔飲食原則

新台幣走勢勁揚 專家:有望吸引中長期資金投入房市

中國研發新戰機 首席專家:引入DeepSeek大模型

相關新聞

女性50歲後易患「這疾病」 專家籲三低二高飲食防肥胖

更年期是影響婦女健康的關鍵,因卵巢功能老化、荷爾蒙劇烈變化,女性在停經後容易有三高、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更為顯著。...

隨媽祖進香防生病 健保署首次公告生活型態評估量表

衛福部統計,國內三高患者高達534萬人,為了讓慢性病患者得到更好照顧,賴清德總統推行888計畫,並導入生活型態評估量表,...

百日咳新增3嬰確診 出生8天女嬰三度就醫才驗出

上周新增3例百日咳病例,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分別為曾接種含百日咳的五合一疫苗的北部2個月男嬰,發病後接種1劑...

繪畫名家與陶瓷的美麗相遇 鶯歌陶博館開展美術風景

「相遇 台灣陶瓷的美術風景」特展今於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開幕,展期至10月6日止。展覽精選1950年代至今共103件陶藝作...

影/提供百億資金補助 環境部長彭啓明:循環經濟再創另一座護國神山

環境部長彭啓明、環境部次長施文真、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行政院交通環境資源處長陳盈蓉、環境與發展基金會下午出席環境...

腸病毒反常處低點 羅一鈞推測2原因 估下月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疫情今年疫情反常,時序雖進入夏天,但疫情僅呈現緩升趨勢。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趨勢遠低於往年,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