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電活化資產 出售機器設備給世界先進星廠

先遭檢調搜索…高雄雙罷劫總部再鬧解散 內鬨疑是「這原因」

未來1周仍高溫!周末梅雨鋒面接近 午後雷雨範圍擴大

起身就頭昏眼花? 醫警告:小心另一種「隱性高血壓」

醫師提醒,透過定期量血壓規律追蹤,遠離高血壓的威脅。圖/123RF
醫師提醒,透過定期量血壓規律追蹤,遠離高血壓的威脅。圖/123RF

突然站起來就頭暈、眼前一片黑,甚至重心不穩增加跌倒風險,直覺是「姿勢性低血壓」所引起。醫師提醒,起臥之間天旋地轉,也可能是另一種較少被注意的「姿勢性高血壓」問題,中高齡、肥胖族群更要特別當心。

家醫科醫師許芷瑜表示,血壓每分鐘都會隨著不同的因素而變化,也會因年齡、情緒、睡眠、飲食、身體姿勢、體能活動等狀況而變動,數值並非固定。目前普遍認為,從坐姿站起時,收縮壓上升≥20 mmHg為「姿勢性高血壓」標準之一,若長期無法控制改善,恐增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與認知功能障礙風險。

根據最新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的文章,透過統合分析,研究3萬1124名平均年齡67.6歲、包含已確診高血壓患者,以及尚未確診但血壓偏高的成人資料,結果發現,約17%的受試者出現姿勢性高血壓,比姿勢性低血壓(9%)還常見。

該研究指出,在高血壓的年長患者中,有姿勢性高血壓亦是影響死亡率的重要預測因子。另外一項追蹤4年半的研究顯示,若出現姿勢性高血壓,其死亡風險比沒有此現象的人高出87%。

許芷瑜說,除了年齡、吸菸、喝酒、家族史之外,肥胖、攝取過多鹽分與代謝症候群也是高血壓的風險因子。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這篇統合分析中,有38.5%的姿勢性高血壓患者屬於肥胖。她強調,如果高血壓患者同時還有肥胖、血糖控制不佳等問題,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變的機率大幅增加。

血壓控制得宜,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也可以保護腎臟及心臟。許芷瑜說,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同樣關鍵,日常可進行5個實用技巧。

1.控制體重:只要減少5至10%體重,就能有效改善血壓與血糖。

2.飲食調整:避開含糖飲料、減少精緻澱粉與油炸食物,穩定血壓也能控糖。

3.規律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例如快走、游泳、單車,有助心血管健康。

4.避免久坐:久坐會使血液循環變慢、變差,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至少5至10分鐘。

5.自我監測血壓:建議平時在家規律以「722原則」量測血壓,若出現異常波動,應盡速就醫評估。

許芷瑜提醒,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高血壓,都會對健康造成威脅;長期血壓過高可能對不同器官組織帶來傷害,進而造成心肌梗塞、心衰竭、主動脈剝離、腎衰竭等併發症。若本身已有高血壓、肥胖或糖尿病,更應積極「控糖、控重、控壓」,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著手,加強疾病防治。

肥胖 腎臟病 高血壓

延伸閱讀

新竹男有高血壓病史 醫:積極管理心臟病罹患率可降五成

年輕就是本錢 瘦、少吃鹽就不會高血壓?醫破解3大迷思

年輕化 壯男上班途中突癱!部桃醫揭沉默殺手高血壓惹禍

不是運動!日本人常做「1習慣」 醫:能降心血管疾病、減少失智風險

相關新聞

未來1周仍高溫!周末梅雨鋒面接近 午後雷雨範圍擴大

未來1周都是高溫偏熱、午後雷陣雨為主的天氣型態,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表示,溫度將逐日回升至33度,周六、周日鋒面將移動...

高鐵延伸宜蘭縣府拋「高台鐵共構」 交通部坦言有3問題

高鐵延伸宜蘭案爭議不斷,支持與反對意見嚴重分歧,部分民眾憂心高鐵徵收用地,切割良田土地零碎化,宜蘭縣政府盼中央評估頭城至...

摩曼頓驚爆網站被駭勒索千萬 業者急否認給出癱瘓原因

大型運動用品專賣連鎖店「摩曼頓」被爆出網站遭駭客綁架並被勒索千萬贖金,對此摩曼頓嚴正表示「沒有這回事!」並回應網站伺服器...

洗腎血管通路阻塞輔助判定系統 彰基獲國際發明展金獎

由彰基創新育成研發中心楊明治執行長領軍的研發團隊,以自主研發的「洗腎血管通路阻塞輔助判定系統」,透過早期預警機制,可提高...

台灣觀光百大亮點跨接遊程規畫APP 5月南投享租車優惠

為便利旅客遊玩「台灣觀光100亮點」,交通部觀光署今年5月起與遊程規畫APP「去趣」跨接,讓旅客透過APP,參考主打月縣...

桃園機場臨時機坪工程年底完成 估新增18個停機位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北登機廊廳預計今年啟用,第三跑道則預計2030年9月完工,為紓解桃園機場過夜停機坪不足問題,桃機公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