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幣挨轟年齡歧視 網友:不能抽獎的不是雜質吧? 客委會回應了

客家委員會推出1000元「客家幣」,今天起開放18至49歲青壯年登記抽籤,引起爭議。網友湧入「客家委員會 Hakka Affairs Council」臉書粉專表達不滿,質疑年齡歧視。對此,客委會表示,會在政策上鼓勵50歲以上的民眾多參加客語能力認證,來領取客家幣。
客委會希望透過客家幣,鼓勵大眾走入客庄商店,甚至能以客語溝通消費,讓客語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客語家庭成員、114年通過客語認證者不用登記,7月起掛號寄送紙本客家幣QR Code,18至49歲民眾今天起至30日,至合作金融、電支機構數位錢包登記抽籤,前5天依身分證尾數分流登記,中籤者8月起至明年6月30日,可在全台11個縣市、70個客庄「𠊎講客」合作店家使用。
不過,有資格抽籤者限制18至49歲民眾,網友留言,「我爸媽是客家人,我會說2種客語、但超過50歲,被歧視」、「好奇怪喔,之前都沒有歧視高齡長者,這次卻是直接排除該族群,真心搞不懂客委會是怎麼操作」、「申請有年齡限制,根本就是歧視老人」、「全民運動,應該不要限制年齡吧」。
也有網友表示,「為什麼要限制年齡歧視視高齡長者和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為什麼被排除,不是要推廣客語嗎」、「要推廣客語,辦活動竟然還要年齡限制」、「1是年齡歧視,2客家庄不必歡迎年紀大的遊客,了解了」、「說沒有年齡「歧視」,實在很難服眾,既然是推廣客語,就不應該設限年齡的差別待遇」、「不能抽獎的應該不是雜質吧」、「以前考的都虧了」。
對此,客委會表示,本次客家幣推動的政策目標是藉由提供一個使用客語的環境,讓使用客家幣的民眾有機會實境接觸客家、體驗客家。故參酌105年及110年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顯示18到49歲民眾客語聽說能力相較其他年齡族群須提升,除可透過參加客語能力認證提升外,特針對該區間年齡者增加走進客庄、學習客語及客家文化的機會。客委會在有限資源中,期望將推動客語、鼓勵講客的年齡族群最大化,希冀能在政策上發揮最佳效益。
客委會表示,客家幣領取資格為「已獲表揚的客語家庭成員」、「2025年通過客語能力認證者」或「18至49歲本國籍民眾」三大族群;經統計,現有客語家庭成員年齡區間多於50歲以上,已有一定比例鼓勵此年齡層的民眾到客庄使用客家幣。另考量本會已於「客語能力認證者」部分,致力推動19歲以下考生免收報名費,鼓勵細人仔學習客語,現19歲以下民眾也為本會推動客語自幼扎根之主要族群,因此接觸客語比例亦占多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