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喝「這種咖啡」恐傷眼!黃斑部退化風險增7倍 研究曝改喝1物提神又護腦

第九個縣市跟進宣布!彰化縣今晚6點至12點停班停課

北捷公廁坐蹲比 遭質疑不利長者

北捷2011年起既有車站廁所擴充及改建,坐式馬桶數均已高於蹲式馬桶,但保留蹲式不少於1座的原則。記者邱書昱/攝影
北捷2011年起既有車站廁所擴充及改建,坐式馬桶數均已高於蹲式馬桶,但保留蹲式不少於1座的原則。記者邱書昱/攝影

聯合報日前專題報導,公廁蹲式馬桶對高齡不友善,引發中央、地方關注。北市議員發現公廁主力的捷運站「一市兩制」,新建坐、蹲式廁間比2:1,但既有車站未導入,市府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缺乏遠見。北捷說,改建盡可能增坐式馬桶。

議員侯漢廷說,北市府訂定新車站坐、蹲式廁間比應為2:1的友善規範,但占路網多數的既有車站未導入,連自1999年推動迄今的「初期路網廁所更新工程」,文湖線24站僅忠孝復興站符合新標準。接獲民眾陳情,雙連、圓山等人潮密集站點,女廁竟只設1間坐式馬桶。

侯漢廷說,市場處管轄的台北地下街6處男廁,坐式馬桶也掛零,公園處所轄的部分公園公廁也普遍存在設施老舊、坐式馬桶數量不足的問題,要求優先將比率提升至60%以上。

台北捷運公司回應,內政部最新頒訂2010年版公共建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建議坐蹲式廁間比2:3;捷運局規畫手冊是提供各設計顧問公司興建新路線捷運車站依據,2006年至2018年版本建議1:1,2019年後是2:1。

北捷說,考量使用衛生習慣,捷運早期通車啟用車站的廁所原始設計以蹲式馬桶為主,包含文湖線木柵段的廁所2006年改造,當時意見及需求仍傾向蹲式馬桶;2011年起既有車站廁所擴充及改建,坐式馬桶數均已高於蹲式馬桶,但保留蹲式不少於1座的原則。

市場處說,已請台北地下街維管單位增設坐式馬桶,將持續追蹤。公園處指出,年底前會改建完成7座固定廁所及1座特色廁所改建,並逐年編列預算改建。

新北捷運自建兩條輕軌坐蹲比例為3.85:1,新北捷運局表示,新設的捷運站都是坐式馬桶為主,以2018年最早通車的淡海輕軌為例,設備使用不久,由於折舊年限沒到,暫時不會換,除非因意外或嚴重損毀才會更換。

新北市5963座列管公廁中,坐式廁間比例約56%。環保局表示,未來會兼顧性別友善、無障礙、年長者等各種不同需求滾動式檢討,作為公廁新建、改建依據。

廁所 北捷

延伸閱讀

國民黨反惡罷!侯漢廷喊「好立委留下來、賴清德滾下台」現場響掌聲

公廁坐式馬桶不夠多? 北捷挨批標準「一市兩制」

郭昱晴遭諷紅老師 侯漢廷:為何不要求老公高喊「滅共匪」?

沈伯洋將告傅崐萁 國民黨花蓮黨部:歡迎到法院交代清楚

相關新聞

習慣吃保健品?英國最新調查:濫用恐致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英國最新調查發現,許多民眾熱衷服用各類保健食品,但因缺乏專業指導,反而可能引發嚴重健康風險。產品測試機構「Which?」調查逾2,000名英國成年人,結果顯示約四分之三的人習慣服用保健品,其中約五分之一每日服用四種以上。然而,有高達37%的人在開始服用前,未曾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也未檢測血液數值,讓專家憂心其健康隱憂。

夏天「生理期」痛苦加劇?醫師曝4誘因:水分、飲食是關鍵

夏季高溫潮濕,不僅讓人感到悶熱不適,也可能讓女性在生理期間承受更劇烈的經痛。婦產科醫師提醒,夏季環境、飲食習慣及水分流失等因素,會影響血液循環、誘發發炎反應,進一步加重子宮收縮與疼痛感。若伴隨子宮內膜異位症或肌腺症等疾病,建議及早就醫,尋求專業評估與治療。

雲林率先導入百萬可攜式X光機 拒醫9旬翁照樣在宅醫療

雲林縣在宅急症照護,首度導入造價百萬的攜帶式X光機,為縣內首例獲核能安全委員會核准、可合法在病患家中或機構內使用。該設備...

身材肥胖恐加速掉髮!日最新研究揭露:1飲食與毛囊退化有關

掉髮問題備受現代人關注,除了遺傳、年齡因素,如今又多了一項日常飲食的警訊。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長期高脂飲食導致肥胖,不僅增加健康風險,也可能加速毛髮減少,與毛囊幹細胞退化有關。研究團隊提醒,控制脂肪攝取與維持體重,或許是守住髮線的重要一步。

女人情緒壓抑當心誘發「沉默的腫瘤」 中醫師:壓力比雌激素更兇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問題,許多女性在例行檢查中,意外發現子宮肌瘤,有些人甚至多年無感,直到肌瘤逐漸變大、出現壓迫感、經血...

除籍航空器滯留機場占位 交通部修法停留費採國際線標準收取

遠東航空自2019年12月起無預警停飛,目前有5架飛機滯留在松山機場,其中1架除籍,過去因要用國際線或國內線計收停留費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