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體力變差很正常?醫師提醒「營養不良」恐成銀髮族隱形殺手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越來越多長輩面臨體重減輕、體力衰退、反覆感染等問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家屬往往以為是「正常老化」,但其實這些症狀背後,可能潛藏著老年營養不良的危機。
根據衛福部資料,台灣有高達四成的長者熱量攝取不足,鈣質與維生素D等關鍵營養素普遍缺乏。長輩營養不足並不代表食物匱乏,反而是因為味覺與嗅覺退化、牙齒鬆動或吞嚥困難,導致食慾下降。再加上慢性病、多重用藥、情緒低落或獨居狀況,常讓老年人忽略飲食營養,逐漸進入「隱形飢餓」狀態。
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營養不良對老年人的打擊是全方位的,不僅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反覆感染,還可能導致肌少症與骨質疏鬆,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此外,傷口癒合變慢、記憶力變差,甚至慢性病惡化,也與營養不良息息相關。
專家建議,提升長輩營養攝取應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吃得下」,可將食物煮軟、切碎,改善口腔狀況並營造溫馨用餐環境;二是「吃得夠」,根據建議,每日應攝取約1500大卡熱量與足量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2~1.5克);三為「吃得對」,應補充鈣、維生素D與B群,有助預防骨鬆與維持代謝。
專家也提醒,家屬若觀察到長輩體重明顯減輕、衣物變鬆或精神不濟等狀況,可考慮使用「迷你營養評估量表(MNA)」進行初步篩檢,必要時應尋求專業營養與醫療資源協助。多一分留意,就能讓長輩在暮年生活中活得更有力、更有尊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