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恐過剩 5類醫事人力卻喊缺

近期醫學、藥學系招生員額爭議,引發從業人員擔心人力過剩,根據統計,各類醫事人員目前幾乎都呈現「不患寡而患不均」,仍有五類醫事人力不足,包含護理人員、營養師、心理師、語言治療師及聽力師等,專家提及這五類人力早在十年前就提出「短缺警訊」,而受少子化影響,若醫學系招生員額不變,廿年後,醫師人力將過剩。
國衛院研究助理徐佳慧表示,國衛院不定期針對醫事人員評估數量,十年前評估報告中,已經示警護理人員將在去年出現短缺,當時未預料會碰到「全球瘟疫」新冠肺炎,如今台灣護理師人力短缺,比評估報告的時間,來得更早、更嚴峻,另外,當時也評估營養師會於推估二○二○年底短缺四二六人、心理師則被預估於前年出現不足。
徐佳慧說,語言治療師、聽力師雖未有正式統計,但隨政府早療篩檢推動,及對兒童發展重視,需求已大幅提升。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長邱弘毅說,醫事人員有近卅類別,以往每年僅能評估約兩、三類,隨少子化、高齡化等社會現象,評估頻率應該提高,將與醫事司討論每種醫事人力,至少每五年評估一次。
「多數醫事人員並不缺,而是面臨環境、薪資等因素,才從醫院出走」邱弘毅說,我國人口結構早已進入到「生不如死」,人口數已連續數十個月負成長,未來醫師人力將面臨三大挑戰,AI取代部分醫療、醫師執業無年齡限制、少子化患者減少等,預估廿至卅年後,醫師人力就會過剩。醫學系招生員額若超過一三○○人,恐讓醫師人力過剩的情形加速發生。
他提醒,現行要讓醫師回流至大醫院,應先改善環境與薪資,並非增加訓練員額,否則一旦導致人力過剩,損失成本會更大,不過,現在也應思考,應避免醫師專科畫分過細,需以病人為主體。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說,今年新生兒出生人數若跌破十三萬,僅有約十二萬人,而現行醫學系招生員額為一三○○人,形同今年出生者中,未來有百分之一是醫師;若出生人數更少、員額未隨之調整,恐會出現每五十人就有一人是醫師的現象,衛福部應綜合評估各方需求,做出合適的招生人數。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說,將持續參考國衛院人力評估與實際服務量能,力求滿足醫療服務及訓練養成的人力平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