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人愛吃保健食品...長期高劑量補充增腎結石風險 營養師這樣說

影/疑點重重!墜谷婦獲救3天後離奇燒死 丈夫身分曝光

【台灣味:台灣感性】蕭詒徽/他們在婚紗照中穿越,而我們該如何告訴鏽斑

十字路口待轉及直行的機車。(圖/Diag對視點,蕭詒徽提供)
十字路口待轉及直行的機車。(圖/Diag對視點,蕭詒徽提供)

Uncle Roger結婚了。人們沒想到他會來台灣拍婚紗照。比起去年吳赫在和平新生天橋拍的那一組,Uncle Roger這組是更完整的台灣感性圖鑑:廟宇、娃娃機、傳統市場、騎樓、斑馬線、路邊攤、楷體招牌……再加上平交道和便利商店就全套湊滿了。照片裡,他和Sabrina點切仔盤,喝現打果汁,我想起攝影師汪正翔去年到里斯本駐村時的展覽作品〈里斯本國際婚紗攝影中心〉,將某段時期台灣婚紗拍攝愛用的「歐式」場景放到真正的歐洲:羅馬柱、水晶燈、古銅留聲機、宮廷沙發。其中一篇駐村札記這樣寫:

據說人們對於別人的認識通常低於百分之二十五,……但是我們並不會因此覺得我們不了解一個人,相反的,我們對於許多遙遠的人可以鉅細靡遺、津津有味地談論。這是因為我們會自行投射百分之七十五的內容到這個人身上。

津津有味的前提,是不甚了解。人們拍婚紗照,往往要逃離已知的脈絡,逃向一個特殊的場景:誰想在婚紗照裡看起來跟平常一樣?就這一點來看,我父母那個時代拍歐式沙龍婚紗,和如今YouTuber來台灣拍婚紗的本質沒有不同,都是為了在一個陌生的情境中投射自己。我們知道,汪正翔的作品也並不是在嘲諷「台式歐風」的失真或俗豔,而是指出台灣對他者文化的想像,竟往往能自行生長出一整套首尾俱足的平行時空副本的趣味。

幾年前我旁聽一場曾到泰國學藝的台灣廚師訪問,她也提到可以呼應的思考:過往,台灣難以取得真正的東南亞調味料,於是發展出一套就地取材的運算邏輯:哪一牌的胡椒差可比擬正統的泰國白胡椒,或者我們常聽說的、拿九層塔來代替打拋。

迅速抓出他者的特徵,在模仿的過程中抓大放小,完成一種印象式的複製。聽起來是粗製濫造的負面表述,但恰如那位廚師在訪問中讓我深思的另一句話:「現在台灣已經有不少可以買到正統香料的店家了,但台灣人喜歡的好像反而不一定是正統的味道,而是他們最初認識的那個味道。」

再年輕個十歲的我,也對九層塔之於打拋這樣的文化情景憤恨不平,覺得一切都是贗品。彷彿只要得其形、樣子像就可以了。可如今,我也會路上在看到「台灣的巴黎」之類的文案時忍俊不住,嘴角上揚。

我們是否在模仿的過程中成為了自己?這是我現在更常思考的問題。

當Uncle Roger和Sabrina低下頭,他們會不會發現夾娃娃機上那隻眼神獵奇的蜜蜂,是不知道哪位美編(不知為何,語感上這裡得用「美編」而不是「設計師」才對)模仿夢工廠《蜂電影》的角色所繪製?而當他們走出店門,瞥見另一款機台被命名為「TOY STORY」──牛頭不對馬嘴地拿《玩具總動員》的英文片名放在這裡──他們是感到荒唐,還是可愛?

 

▋台灣感性本質上是一種視覺的截取

這當然是個假議題,荒唐就是可愛,不然他們幹嘛來拍婚紗?但這也是鋪天蓋地的台灣感性標籤之中,日日生活在這裡的我之所以感受微妙的原因,一如八年前日本雜誌BRUTUS首次將台灣放上封面,網友們為了照片裡的一排機車爭論不休,在有特色和好丟臉之間各執一詞,其中又夾雜著假文青真地氣之類的品味戰爭。

感受微妙,是因為我知道,無論是台灣風還是台灣感性,它們本質上是一種視覺的截取──路邊一排機車在視覺上是特色,但對實際騎著機車在台南國華街上找位子停車或牽小孩卻過不去騎樓的家長來說,視覺美感大概不會是優先浮現他們腦中的事情。同樣地,我們無法向Uncle Roger說明,台灣夾娃娃機店的擴張往往和我國經濟緊繃、內需萎縮的狀態相關,常被視為商圈衰退的警訊。

但同時,它們很美。

大概沒有人能否認,照片裡泡泡般的霓虹、娃娃與玩具的顏色,所牽引的夢幻童年情景。真的好漂亮。

再一次,我的腦中浮現作家吳明益多年前的序文:慢跑途中,他望見空中有一隊整齊飛過的鳥,不禁被那畫面吸引而停下腳步。然而,他隨即認出,那是埃及聖䴉,是外來種。牠們的生存會排擠台灣其他鳥類。

「彼時我肯定感受到一種美。可那是外來種呢,從理性上來看,我該恨牠們的,不是嗎?」

幾乎所有來自外部的台灣感性視角,我都會在欣賞之餘,不自覺(且很希望不要)陷入我的埃及聖䴉情結:

孝淵在‘Sober’MV中起舞的華陰街,是我經常去添購包裝與手工藝材料的地方,但往往提著大包小包受苦於那裡的路面。(在那裡熱舞,真的不會摔死嗎?)

YOUNG POSSE‘Cold’曾敬驊牽著Doeun飛奔的行天宮命理街,在我賃居五年的松江路必經路口,每次走過總是深鎖的鐵捲門,我都會想起在禁香令、旅遊政策和疫情等種種因緣下,一整條松江路活力乾涸的蕭條史。

但在鏡頭裡,一條短短的地下道,被跑得像十七歲似的。

去掉脈絡之後,很好看的事物。我似乎因為熟悉,而知道它們並不只是好看。但我也同時,在搶購那一期BRUTUS和多次重播ILLIT Super Real Me概念影像的時候,確實地,感到一絲驕傲之情。

 

▋實用過程的副產物

對我來說美妙的巧合是,當後來的人們選用「感性」作為標誌這一切的詞彙,吳明益當年也選用了「理性」來描述他的仰望的對立面:「難道我對牠們的美的感受只是像性慾一樣的直覺,而恨竟爾來自理性?」

但吳明益當然沒有停在這裡。同一篇序中的後續思考,也引導著在台灣感性風潮中浮沉的我──他舉生態學家高登・漢普頓的句子為例:「草原狼對著夜空長號的月光之歌,是一種寂靜,而牠們伴侶的回應,也是一種寂靜。」這個感性上的美感敘述,其實同時是一種理性上的知識敘述,因為草原上的掠食者通常是該地區「聲音上的最高音」。所謂寂靜,很可能是宣示獵食領域的聲音,排擠其他動物聲音的結果。

原來,感性的終點是理性嗎?(就像聽團仔的終點是NewJeans一樣?)

「在自然科學中,直覺是一種生存的本能,甚至可以被理性研究,追根探源,或許這便是直覺可以和理性連結的主因。」吳明益這樣寫道。

「生存」,聯繫了狼嘯的感性與理性,似乎也聯繫了台灣感性與背後的台灣理性——

是的,我眼中的台灣感性,似乎因為我心中的台灣理性,而不只是視覺。

那些街景中莫名其妙的拼貼,常常是實用的過程的副產物:台灣字型團隊justfont曾爬梳,K-pop熱愛的路上招牌,許多是從台灣早年刊行的字帖《商用字彙》字型化後的結果。然而,作者劉元祥的書法並不「正統」,每個字都框在同樣的範圍裡、視覺上幾乎一樣大,並沒有書法的行氣,卻滿足了商用招牌顯眼、易讀、可排列的需求。

又,當ILLIT在影片裡手牽手笑著打招呼,她們身後的建築不正是經典的台式步登公寓嗎?六○年代,政府為了因應都市人口增長的速度,引進起源自歐洲的垂直住居建築大量生產,且在充分利用都市土地的思維下,又形成了NewJeans‘How Sweet’團照裡那連街道都稱不上的防火巷……

離奇但鮮豔的配色,是在招牌叢林中脫穎而出所需的選擇;Uncle Roger和Sabrina身後,珍果冰菓室那片水果堆成的玻璃櫥櫃,應該也和許多冰菓室一樣,最初目的是為了向顧客表示自己使用的是新鮮的當季水果。

為了生存,為了堪用,囿於資源有限和環境限制,加之一部分有勇無謀的嘗試,使用「現有的」做出「沒有的」。

Uncle Roger和Sabrina不必知道這些,但我們應該要知道。

 

▋我們在模仿的過程中成為自己

我們應該要知道,因為那確實是「曾經」了。與外部台灣感性目光同時發生的,是我們自己視步登公寓為落後市容的目光,是視高彩度、對比色為俗氣的目光。有時候,這也不只是美學上含不含蓄的程度問題──吳赫和智敏趴過的和平新生天橋,基於「人本主義都市規畫」的思維,在他們公開婚紗照的前一個月拆除了。

這或許解釋了,當他者用欣羨好奇的目光,看著這些事物,我們竟感到無比驚訝。

驚訝與不解的背後,是台灣理性正在經歷轉化,甚至已經結束轉化卻太快被帶過的陣痛:當資源足夠了,思想進步了,條件改善了,我們是怎麼回望當時因為不足與無知,而蓬勃的創意與掙扎?

終究,是他者比我們先看到了。

他們並非理性地知道,而是,從太過直接的視覺和不甚精緻的外在形式之中,看到了曾經閃爍張揚的生命力。

我不甚同意多數媒體「慢」或「溫柔」的描述。這些台灣感性視覺情景,在其所在當時經常是最快、最效益而最張牙舞爪的。唯一的區別是少了在文化全球輸出情境下「出口包裝」(export-ready)的意識──而這一點,又讓我更不同意多數媒體,將台灣感性作為一種觀光外銷策略去經營的呼籲──如果沒有包裝是台灣感性成立的本質,你要如何自洽地去包裝這份沒有包裝?

我們該如何去告訴自成其美的鏽斑,請你從現在起再也不要變?

是的,我們似乎在模仿的過程中成為自己了。縱然我們幾乎要拋下那個自己,繼續往我們不是的對象奔赴而去。悲觀一點,台灣感性終將會過期,當Z世代對於不加包裝的真實感的追求不再,當消費主義再次讓陌生的場景淪為老套,當精緻與秩序的美學復辟。到那時,我們自身是否仍能肯認台灣感性?

在近日話題的輪轉之中,對我來說最大的啟發,在於「是否成為自己」的判斷根據,從來就不是「自己」的完成度究竟有多高,而是我們什麼時候願意這樣承認。

台灣經常不願意承認自己。但因為我們欣羨的他人居然開始欣羨我們,我們有了學習承認自己的契機。

▋一地美學的解放

而承認並不是全然感性的。承認的前提,是看著自己時,要比他者看到的更多。

什麼是更多?我心中理想的範本是一段關於Bossa Nova的敘述:

在聽覺上,Bossa Nova經常被認為是一種輕鬆的、軟綿綿的音樂。但從音樂發展史來看,Bossa Nova的出現卻反抗了當時在巴西音樂中更為主流的Sumba,將外放的熱情轉為含蓄,以慵懶的唱腔挑戰了必須飽滿雄厚才是會唱歌的審美。知道這個脈絡之後,Bossa Nova聲響特徵上所謂的慢、溫柔,反而具有一種強烈的革命性。它真正的價值不只是散漫柔美,而在於它對一地美學的解放。

你會說,我怎麼又用他者當作範本了呢?

你罵得對。

 

載滿佛像的車子。(圖/Diag對視點,蕭詒徽提供)
載滿佛像的車子。(圖/Diag對視點,蕭詒徽提供)

延伸閱讀

影/驚險瞬間!颱風吹倒三重路樹擊中路過機車 枝葉刷臉迅速穿越

楊柳登陸太麻里 颱風論壇:下午穿越南台灣 傍晚「台南至屏東」出海

楊柳穿越綠島蘭嶼之間 粉專:颱風將在「太麻里至大武」登陸

蔡岳勳20歲愛女要嫁人了 婚紗照曝光「復刻離婚父母美照」

相關新聞

婚後老公狂撒錢負擔家庭支出超貼心? 人妻得知1真相秒心碎

結婚後老公突然變得超貼心,會讓人既幸福又疑惑嗎?一名女網友在Dcard上分享,婚後短短4個月中,她幾乎感受到滿滿的粉紅泡泡,住家裝潢不僅依她喜好、婚宴也全由老公買單,就連電器、日常購物,都是老公自掏腰包。

【台灣味:台灣感性】盧鴻金/自由的微風:我心中的「台灣感性」

面對蜂擁而來的「台灣感性探索者」,我們自己所理解的台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其實「台灣感性」對我們而言是如呼吸般的日常,是已經融入血液中的基因……

【台灣味:台灣感性】蕭詒徽/他們在婚紗照中穿越,而我們該如何告訴鏽斑

我不甚同意多數媒體「慢」或「溫柔」的描述。這些台灣感性視覺情景,在其所在當時經常是最快、最效益而最張牙舞爪的……

【女性臉譜】李廖潘子/搖滾阿嬤

人可以對抗老化嗎?我認為絕對可以!我敬佩的好友F,在「玫瑰墓樂團」當志工,愈活愈年輕。

【自我成長】純溪/那一刻,她相信了自己

每當友人邀約騎YouBike出遊,阿真總是笑笑地說:「我有點事,改天吧。」直到那日喝茶,她忽然說了實話:「其實我不會騎單...

【祖孫之間】林筱汶/魔法橡皮擦

以前阿公是家裡的百科全書,如今連走到家門前都要認一下門牌,跟記憶拔河的挫敗感讓他常生悶氣。那天,我們走在白千層樹下,我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