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7特色公園人潮多 頻傳毀損

桃市府斥資近10億元打造特色公園,首批7大旗艦公園已完工開放,吸引人潮遊戲,卻也屢傳設施損壞,平鎮運動公園封閉1個月後昨重啟,還加派保全員監控。市府工務局昨指出,未來將加強特色公園使用標示、建立備品機制等,有民代建議增設公園處,專責維護。
市長張善政2年前推動「P@RK園宇宙計畫」,整修大園華興池、中壢光明、龍潭運動、平鎮運動、桃園陽明、楊梅四維兒童及八德楓樹腳等7座公園,各有特色亮點,不少親子、遊客朝聖,第二波選定桃園、蘆竹、龜山與龍潭等地5座公園整建,正接力啟動。
不過,特色公園去年底陸續啟用後,卻也因湧現人潮致多處遊戲設施不堪負荷,龍潭運動公園、平鎮運動公園都曾傳出鞦韆、防墜網等設施毀損。平鎮運動公園19道障礙關卡歷經1個月封閉修繕後,昨天重新開放,該設施將身高限制從120改為140公分,並增加保全維護及設置顯像器監控。
不少民眾趁著好天氣到平鎮運動公園散步、遊戲,有部分家長帶著小朋友「闖入」19道關卡遊戲區,隨即被趕到的保全輔導員制止,勸說擔心身高不夠的小朋友入場遊戲有危險。來自中壢的洪小姐說,19道障礙關卡好玩,但回程不好走,認同祭出身高限制。
桃園特色公園越來越多,工務局昨也在市政會議報告維護計畫,景觀工程科長陳翠慧說,未來將在特色公園新增「僅限兒童使用」警示牌及設施操作指示牌,開園後約1周至1個月內,也會與公所、里長加強現勘,若器材毀損將盡速請廠商處理。
議員彭俊豪建議,公部門可從管理上建立數據庫與維運經驗,分析出經常維修更換的工項,優先提列備料,縮短維修時間。議員陳雅倫則呼籲市府成立專責單位「公園處」,統一負責公園規畫、興建及維護管理,解決「生了沒人養」的問題。
工務局指出,市府將邀請公所與維護廠商研議材料替換的可行性及後續維護方案,同時邀請NGO團體分享其他案場的使用狀況,從實務經驗中找出最適合的材料,解決後續維管材料採購問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